消愁释愦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o chóu shì kuì
成语注音 ㄒ一ㄠ ㄔㄡˊ ㄕˋ ㄎㄨㄟˋ
成语简拼 xcsk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消愁釋憒
成语英文 drown care(end all car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成语典故

谓消除烦闷,愉快身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并列 消除忧愁,排解烦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时可为之。”△常用于指排遣不痛快的事,消除忧愁烦闷,使身心愉快。也作“消愁破闷”、“消愁解闷”、“消愁释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溶化,散失:烟~云散。~融(亦作“消溶”)。~失。~逝。~亡。~沉。~极。~化。 灭掉,除去:~除。~灭。~毒。~炎。 把时间度过去:~夜。~夏。~闲。~遣。~磨(mó)。 减少,损失,耗费:~耗。~损。~退。 需要:不~说。 中医学病名:~疾。~渴。

忧虑:忧~。~苦。~楚。~烦。~虑。~郁。~闷。~容。~绪。借酒浇~。多~善感。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

昏乱,糊涂:~~(a.昏乱不安;b.糊涂)。昏~。发聋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消』

《唐韻》相幺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𠀤音宵。 《說文》盡也。  又滅也。 《易·泰卦》小人道消。  又釋也。 《禮·月令》冰凍消釋。  又消耗。 《揚子·太𤣥經》九事,七爲消。 《註》消,意放散也。  又消消,敝也。 《詩·豳風》予尾翛翛。 《疏》亦作消消。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消。 《傳》消,河上地。  又疾名,與痟通。 《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 《註》消消中之疾也。  又消石,藥名。  又通逍。 《禮·檀弓》消搖于門。 《註》消搖,又作逍遙。  又《韻補》叶新於切,音須。 《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又叶思留切,音脩。 《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愁』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𠀤音㵞。 《說文》憂也。从心秋聲。 《廣韻》悲也。 《增韻》慮也。  又《正韻》卽由切,音揫。 《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 《註》愁讀爲揫。  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 《說文》楢,聚也。或作愁。  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  又叶士交切,音巢。 《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