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交颐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ì sì jiāo yí
成语注音 ㄊ一ˋ ㄙˋ ㄐ一ㄠ 一ˊ
成语简拼 tsj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涕泗交頤
成语英文 Tears and snivel stream down at the same time.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成语示例


虽祖涕泗交颐,再四苦留,亦不之顾。明 李贽《焚书 三判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成语典故

颐:下巴。眼泪鼻涕交错流湿了脸颊。形容哀恸哭泣。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泪交颐。”明.李贽《焚书.三叛记》:“虽祖涕泗交颐,再四苦留,亦不之顾。” 主谓 眼泪和鼻涕俱下,连脸颊也流湿了。形容哭得很厉害。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常用于因悲痛而哀恸。→涕泪交垂 涕泪交集 涕泪交加涕泪交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眼泪:痛哭流~。感激~零。~泣。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泪(鼻涕和眼泪)。

〔~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鼻涕:涕~(眼泪和鼻涕)。

付托,付给:~活儿。~卷。~差。 相错,接合:~点。~界。~错。~相。~辉。~响乐。 互相来往联系:~流。~易。~涉。 与人相友好:~朋友。~契。 一齐,同时:~并。~作。风雨~加。 两性和合:性~。杂~。 同“跤”。

面颊,腮:支~。解(jiě)~。~指气使。 休养,保养:~神。~养。 文言助词,无义:“夥~!涉之为王沈沈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涕』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音體。 《說文》泣也。 《玉篇》目汁出曰涕。 《詩·邶風》泣涕如雨。  又竹名。 《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又兆卦之名。 《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 《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又《集韻》待禮切,音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義𠀤同。

『泗』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𠀤音四。水名。 《說文》水受泲水,東入淮。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 《書·禹貢》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 《正義》泗水出濟隂乗氏縣。 《水經注》泗水,出魯卞縣故城東南,桃墟西北。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泗水國,故東海郡也。元鼎四年,別爲泗水郡,郡有泗陽縣。  又州縣名。 《廣輿記》泗州屬江南鳳陽府,春秋時徐子國,漢厹猶,晉宿預,魏東楚,陳安州,後周泗州。  又泗水縣,今屬兗州府。  又泗口,在宿遷縣。 《通典》兗州刺史劉遐自彭城退屯泗口。  又涕泗也。 《詩·陳風》涕泗滂沱。 《傳》自鼻曰泗。

『交』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郊。 《小爾雅》俱也。 《廣韻》共也,合也。 《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 《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 《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 《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 《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 《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 《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 《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 《史記》作蛟。  又同鵁。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