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汝浓抹


   形容素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装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n zhuāng nóng mǒ
成语注音 ㄉㄢˋ ㄓㄨㄤ ㄋㄨㄥˊ ㄇㄛˇ
成语简拼 dznm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素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装饰。


成语示例


头梳得也时,衣裳穿得也俏,淡汝浓抹,总称他的高兴。(《晚清文学丛钞 黑籍冤魂》第四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成语典故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水。~化。 浅,薄,含某种成分少,与“浓”相对:~酒。~绿。~薄。浅~。~雅。天高云~。 不热心:冷~。~泊(对名利不热心)。~漠。~忘。恬~。 营业不旺盛:~季。 无关紧要,无聊:扯~。~话。

你:~辈。~等。~曹。~将何经。 姓。

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涂:涂~。~粉(喻美化或掩饰)。~黑(喻丑化)。~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揩,擦:~拭。哭天~泪。 除去,勾掉,不计在内:~煞。 轻微的痕迹:“林梢一~青如画”。一~余晖。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墙。~石灰。 紧靠着绕过去:~头。~身。 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擦:~桌子。 按着向下移动、除去:~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淡』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說文》薄味也。 《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啖,亦作淡。 《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 《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 《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 《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 《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 《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 《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水味也。 《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 《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汝』

《唐韻》人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𠀤音茹。水名。 《說文》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 《水經》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 《酈道元注》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至原鹿縣,南入於淮,謂之汝口。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 《春秋釋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 《詩·周南》遵彼汝墳。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左傳,楚襲梁,及霍,漢爲梁縣,後魏屬汝北郡,隋移于陸渾縣北,遂攺爲汝州。 《廣輿記》今屬河南州,西有臨汝城古蹟。  又汝寧,郡名。 《廣輿記》秦屬潁川,漢曰汝南,元曰汝寧郡,有汝陽縣。  又姓。 《書·亡篇》有汝鳩,汝方,湯之賢臣。 《左傳》有汝寬。  又《韻會》通作女。 《前漢·地理志》女陽,女隂,𠀤與汝同。  又爾女亦作爾汝。 《書·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爲。

『抹』

《唐韻》莫撥切《集韻》《韻會》《正韻》莫曷切,𠀤音末。 《廣韻》摩也。 《字林》抹摋,滅也。 《增韻》塗抹也。亂曰塗,長曰抹。 《秦觀詞》山抹微雲。  又抹頟,束額飾,如抹也。 《唐書·婁師德傳》募猛士討吐蕃,乃戴紅抹頟,來應詔。  又古轉月韻,勿發切,音襪。 《蘇軾詩》韭芽帶土拳如蕨,膾縷堆盤纖手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