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巴金《谈<春>》:“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 颜色浓:~色。~红。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肚子~。~风。~痒(a.喻疾苦,如“~~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 悲伤:悲~。哀~。~楚。~惜。~不欲生。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击。~悼。~责。~快。~改前非。
怨,仇视:怨~。愤~。仇~。痛~。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事。悔~。遗~。抱~终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針切,音𦸂。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貢切,音𥦁。 《說文》病也。 《內經》有舉痛論。 又《增韻》楚也。疼也。 《易·說卦》坎為耳痛。 《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又《玉篇》傷也。 《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 《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又《字彙補》甚也。 《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 《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又姓。 《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恨』《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𠀤音拫。 《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 《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 《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叶胡甸切,音現。 《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