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凿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ùn dùn wèi záo
成语简拼 hdw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天地开辟以来,原有这等混沌未凿之人……无不富贵寿考,安乐终身。”


成语典故

源见“凿窍”。指天然浑成、未经雕琢的状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此郡僻处万山中,风俗质朴,混沌未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搀杂在一起:~杂。~和。~同。~淆。~为一谈。 乱,胡乱:~乱。~世魔王。 蒙,充:蒙~。~充。~进。鱼目~珠。 苟且度过:胡~。~事。

同“浑”。

〔混(hùn )沌〕见“混”。 〔~~〕➊水势汹涌的样子;➋浑沌无知的样子。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混』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𠀤音倱。 《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䰟。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

『沌』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 《揚子·太𤣥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 《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 《註》渾沌,無孔竅也。  又渾沌,四兇之一。卽讙兜也。本獸名。 《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  又《廣韻》《集韻》𠀤徒渾切,音屯。水勢也。 《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 《註》波相隨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 《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又《集韻》殊倫切,音淳。與純同。粹也。  又都困切,音頓。與忳同。愚貌。 《老子·道德經》忳忳兮。或作沌。  又柱兗切,音篆。水名。在江夏。 《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  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

『未』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味。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