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shuǐ yá mén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ㄕㄨㄟˇ 一ㄚˊ ㄇㄣˊ
成语简拼 qsy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清水衙門
成语英文 government office which is not very profitable
成语日文 〈喻〉経費(けいひ)や福利(ふくり)の少ない役所(やくしょ)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1回:“礼部仪制司是一个清水衙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新华月报》1980年第5期:“在市总工会混了两年,觉得工会是清水衙门。”


成语典故

比喻没有油水或额外收入的机构或场所。贾平凹《腊月.正月》九:“可咱的人当了站长,清水衙门,不但不进,反要往外掏!” 偏正 没有什么油水好捞的机关。高和《越轨诉讼》:“虽然你的官不大,可你有实权,不是~的闲职。”△用于描写机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单纯不杂:~唱。~茶。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详细登记:~册。~单。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 太平,不乱:~平。~泰。~和。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 姓。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途径,诀窍:~径。~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量词:一~大炮。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衙』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𠀤音牙。 《廣韻》衙府。 《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爲衙。  又《玉篇》衙。參也。 《篇海》早晚衙集也。  又《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註》《地理志》,馮翊有衙縣。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漢有長平令衙卿。 《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于蜀。  又《廣韻》語居切,音魚。衙衙,行貌。 《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  又《玉篇》疎遠貌。  又《韻補》牛何切,叶音俄。 《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終篇並用歌韻。  又《集韻》偶舉切,音語。義同。  又牛據切,音御。同禦,止也。  又《正字通》入禡韻,音迓。與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