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玉斝


   传说 秦国 的宝物。杯中饮料的冷热随人而宜。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 靺鞨 柳金芽,这是温凉玉斝,这是吸月的蟾蜍,和阳燧、冰盘化。”亦称“ 温凉玉盏 ”。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三折:“俺 秦国 寳物,乃是四季温凉玉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ēn liáng yù jiǎ
成语简拼 wly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传说 秦国 的宝物。杯中饮料的冷热随人而宜。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 靺鞨 柳金芽,这是温凉玉斝,这是吸月的蟾蜍,和阳燧、冰盘化。”亦称“ 温凉玉盏 ”。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三折:“俺 秦国 寳物,乃是四季温凉玉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 复习:~习。~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

温度低:~快。~爽。~意。~气。阴~。~丝丝。~亭。荒~。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了半截。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前、后、南、北、西)。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一~再喝。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姓。

古代青铜制贮酒器,圆口,有流、柱、鋬与三足,供盛酒与温酒用。后借指酒杯。《説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雅•釋器》:“斝,爵也。” 通“稼”。禾稼。《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裸用斝彝、黄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温』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𠀤音蕰。水名。 《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 《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又水名。 《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 《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 《註》卽温泉也。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 《註》温,今河內温縣。 《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温。 《論語》色思温。  又性純粹曰温。 《詩·秦風》温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温温,柔也。 《疏》寬緩和柔也。 《詩·大雅》温温恭人。  又煖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 《中庸》温故而知新。 《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又風名。 《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又姓。 《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 《詩·小雅》飮酒温克。 《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 《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 《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叶紆權切,音淵。 《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說文》温本字。

『凉』

《唐韻》《集韻》《韻會》𠀤呂張切,音良。 《正韻》涼,通作凉。 《韻會》薄寒爲凉。 《前漢·五行志》𡯎凉,冬殺也。 《註》師古曰:凉,薄也。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薄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 《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 《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䣼同。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佐也。 《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 《韓詩》作亮。  又信也。 《詩·大雅》涼曰不可。

『玉』

《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斝』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正韻》舉下切,𠀤音賈。 《說文》玉爵也。从叩从斗,冂。象形,與爵同意。或說斝受六升。 《詩·大雅》洗爵奠斝。 《周禮·春官·司尊彝》裸用斝彝黃彝。 《禮·明堂位》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 《註》斝畫禾稼也。 《正字通》兩柱交似禾稼,故曰斝。  又《集韻》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駕。義同。 《說文》俗作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