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尘:四处漂浮的尘土;土梗:指泥制的小人。比喻琐碎或轻贱的事物。
游尘:四处漂浮的尘土;土梗:指泥制的小人。比喻琐碎或轻贱的事物。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 〈书〉交往,来往:交~。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姓。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 直,挺立:~着脖子。 正直,直爽:~直。 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 大略:~概。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猷。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 《詩·秦風》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 《註》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游。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游龍。 《傳》龍紅草也。 《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叶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尘』《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 《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𠀤音𨻰。埃也。 《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 《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 《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 《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 《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又明窻塵,丹砂,藥名。 《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 《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又姓,見《統譜》。 又叶直連切,音廛。 《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土』《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 《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梗』《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𠀤古杏切,音鯁。 《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又病也。 《詩·大雅》至今爲梗。 又禦災曰梗。 《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又《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又《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又草木刺人爲梗。 《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又枝梗。 《戰國策》桃梗土偶。 又土梗,非眞物也。 《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又猛也。 《方言》韓趙之閒曰梗。 《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