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语


   过分夸奖的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ì měi zhī yǔ
成语注音 一ˋ ㄇㄟˇ ㄓ ㄩˇ
成语正音 “溢”,不能读作“yī”。
成语简拼 ymzy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溢美之語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过分夸奖的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 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成语典故

《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充满而流出来:~流。河水四~。洋~。充~。~于言表。 过分:~美。~恶。~誉。 超出:~出此数。 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

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不胜收。 得意,高兴:~滋滋的。 称赞,以为好:赞~。~言。~誉。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南~。 指“美国”:~元。~籍华人。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说:细~。低~。

告诉:不以~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溢』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𠀤音逸。 《說文》器滿也。 《爾雅·釋詁》溢,盈也。 《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又《爾雅·釋詁》溢,靜也。 《疏》盈溢者宜靜。  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又洋溢也。 《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匹溢,聲四散也。 《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又《儀禮·喪服》朝一溢米。 《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又《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又同鎰。 《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又通佾。 《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 《註》溢,與佾同。列也。  又《集韻》食質切,音實。 《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又神至切,音示。 《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又《韻補》叶於旣切,音意。 《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美』

《廣韻》《集韻》《韻會》𠀤無鄙切,音眯。 《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註》羊大則美,故从大。 《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 《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 《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廣韻》好色。 《詩·邶風》匪女之爲美。 《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又《正韻》嘉也,好也。  又《韻補》叶明祕切。 《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