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肚子的疑惑。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
狐性多疑,故称多疑为狐疑。形容有很多的疑虑,犹豫不决。《红楼梦》一一六回:“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是何人?’”《官场现形记》一二回:“胡统领满腹狐疑,到底是谁在那里唱呢?” 偏正 狐疑,狐狸生性多疑,因称多疑为“狐疑”。一肚子都是怀疑。形容疑虑很多。蔡敦祺《林则徐》:“张师诚哈哈大笑,道:‘想来你这几日路上也必~。’”△用于心理状态方面。→疑神疑鬼 疑惑不解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 推诚相见。也作“满肚疑团”、“满腹疑团”。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下臭气)。~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疑(多疑)。~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姓。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安定,止息。 古同“拟”,比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狐』《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 《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 《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 《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 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 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 《易·解卦》田獲三狐。 又《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 《詩·邶風》狐裘蒙戎。 又《北風》莫赤匪狐。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 《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又《爾雅·釋獸》貔,白狐。 《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 《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 《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 《註》令狐,邑名。 又《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 又《孝文帝紀》軍飛狐。 《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又姓。 《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 《晉語》狐氏出自唐叔。 又令狐,複姓。
『疑』《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