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麦饭


   《后汉书·冯异传》载: 刘秀 称帝前,自 蓟 东南驰至 饶阳 无蒌亭 ,众皆饥疲。 冯异 上豆粥。及至 南宫 ,遇大风雨, 异 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 滹沱河 至 信都 。 刘秀 称帝后,诏赐 异 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 无蔞亭 豆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ū tuó mài fàn
成语简拼 htmf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后汉书·冯异传》载: 刘秀 称帝前,自 蓟 东南驰至 饶阳 无蒌亭 ,众皆饥疲。 冯异 上豆粥。及至 南宫 ,遇大风雨, 异 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 滹沱河 至 信都 。 刘秀 称帝后,诏赐 异 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 无蔞亭 豆粥,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称帝前,自蓟东南驰至饶阳 无蒌亭,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虖沱河至信都。刘秀称帝后,诏赐异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虖,亦作“滹”。后因称粥或麦物为“滹沱麦饭”,亦泛指贫困饥饿时得到的救助食物。吴晗《朱元璋传》八章一:“元璋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为无蒌豆粥、滹沱麦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沱河〕水名,源出中国山西省,流入河北省。

可以停船的水湾(多用于地名):石盘~;金钢~(均在中国四川省)。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荒胡切,音呼。滹沱,水名,在信都,北入海。或作瀖𣿋惡淲泘。 《周禮》作虖池。  又姓。前漢下摩侯滹毒泥。  又《集韻》火五切,音虎。與滸同。詳滸字註。

『沱』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 《說文》江別流也。出㟭山。 《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 《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 《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 《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 《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音柁。與𣵺同。瀢𣵺,沙土往來貌。 《郭璞·江賦》碧沙瀢𣵺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 《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 《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