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乐旨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ān wén lè zhǐ
成语注音 ㄆㄢ ㄨㄣˊ ㄌㄜˋ ㄓˇ
成语简拼 pwl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潘文樂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成语示例


雅擅潘文乐旨,妙参羊体嵇心。清·吴伟业《偶成》诗之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成语典故

源见“乐舌潘笔”。指合作写成的文章意深辞美。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八:“雅擅潘文乐旨,妙参羊体嵇心。” 并列 指文章文辞与意旨的美妙统一。语本《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之,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清·吴伟业《偶成》诗之八:“雅擅~,妙参羊体嵇心。”△褒义。多用于赞美好文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淘米汁。 姓。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了。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意义,目的:意~。要~。主~。言近~远。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令。奉~。 美味:~酒。甘~。~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潘』

《唐韻》普官切《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𠀤音拌。 《說文》淅米汁也。 《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  又水名。 《說文》在河南滎陽。  又古邑名。 《禮·檀弓》與縣潘氏。  又泉名。 《水經注》濕水,又東逕潘縣故城,左會潘泉故瀆。  又《正韻》蒲官切,音盤。 《列子·黃帝篇》鯢旋之潘爲淵。  又《集韻》《韻會》𠀤孚袁切,音翻。米爛也。或作𤄜。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潘旍,縣名,在臨淮。  又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旨』

《廣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指。 《說文》美也。 《書·說命》王曰旨哉。 《傳》旨,美也。 《詩·邶風》我有旨蓄。 《傳》旨,美也。  又《正字通》凡天子諭告臣民曰詔旨,下承上曰奉旨。  又《玉篇》意也,志也。 《易·繫辭》其旨遠。 《疏》旨意深遠。  又《韻補》叶脂利切。 《左思·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淸都之閑麗。雖選言以𥳑章,徒九復而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