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 颜色浓:~色。~红。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降龙~虎。 隐藏:~兵。埋~。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 姓。
古同“奥”(a.室内西南角。b.深)。 古同“墺”,可定居的地方:“九州攸同,四~既宅。”
河岸弯曲处:“阳陵县东,其地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針切,音𦸂。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服。偃也。 《禮·曲禮》寢毋伏。 又《廣韻》匿藏也。 《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 《詩·小雅》潛雖伏矣。 《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又屈服也。 《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又三伏。 《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 《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 《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 《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又姓。漢有伏勝,伏隆。 《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又乞伏,外國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 《古今注》燕伏戊己。 《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又《集韻》鼻墨切。與匐通。 《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又叶必歷切,音壁。 《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隩』《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𠀤音奧。 《爾雅·釋地》隩隈。 《註》今江東呼爲浦隩。 《說文》水隈崖也。 又《玉篇》藏也。 《鄭語》申呂方疆,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 《註》隩,隱也。 《莊子·天下篇》弱於德,强於物,其塗隩矣。 《史記·封禪書》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 又《玉篇》亦作墺澳。 《唐韻正》亦作𨞓。 《漢敦煌長史武班𥓓》領校祕𨞓。𨞓,卽隩字。 又《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郁。 《廣韻》本作澳。水內曰隩。 又《集韻》四方土可居也。 《書·禹貢》四隩旣宅。 《傳》四方之宅已可居。 《前漢·地理志》作四奧。 又《書·堯典》厥民隩。 《傳》隩,室也。民攺歲,入此室處,以避風寒。 《釋文》馬云:煖也。 《集韻》本作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