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被埋没的贤才。
喻被埋没的贤才。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潜蛟困凤,终须腾踊。”
潜藏在水中的蛟龙,处于困境的凤凰。比喻英才而不见用,不能有所作为。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潜蛟困凤,终须腾踊。” 并列 潜藏于水中的蛟龙,困于环境的凤凰。比喻不见用的英才。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终须腾踊。”△多用于表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方面。→潜龙伏虎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得水。 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厄(处境困苦危险)。~处(chǔ)。~居。~扰。~境。~窘。~知勉行。~兽犹斗。 穷苦、艰难:~苦。~难。 包围:~守。围~。 疲乏:~乏。~倦。~顿。 想睡,睡:~人。~觉(jiào)。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 《說文》龍之屬也,池魚三千六百,蛟來爲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卽去。 《埤雅》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 《山海經》蛟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 《述異記》虎魚老者爲蛟。 《酉陽雜俎》魚二千斤爲蛟。 《禮·月令》季夏,命漁師伐蛟。 《前漢·武帝紀》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 又蛟羊。 《述異記》蛟羊似羊而無角。
『困』《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悶切,坤去聲。 《說文》故廬也。从木,在囗中。 《徐鍇曰》舊所居廬,故其木久而困獘也。 《六書本義》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爲窮困,病困之義。 又卦名。 《易·困卦》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又《序卦》升而不已則困。 又《廣韻》窮也,苦也。 《書·大禹謨》不廢困窮。 《禮·中庸》事前定則不困。 又《史記·范睢蔡澤傳》二子不困阸,惡能激乎。 又瘁也,倦極力乏也。 《後漢·耿純傳》世祖至營,勞純曰:昨夜困乎。 又憂愁也。 《書·盤庚》汝不憂朕心之攸困。 又亂也。 《論語》不爲酒困。 《註》言不爲酒所困而及亂也。 又不通也。 《禮·中庸》或困而知之。 《論語》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註》謂有所不通也。 又《孟子》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註》事勢窮蹙,以至困於心,衡於慮,然後奮發而興起也。 又爲人所阸亦曰困。 《左傳·宣十四年》困獸猶𨷖,况國相乎。 又叶苦昆切,音坤。 《易林》陽不制隂,宜其家困。 又叶苦卷切,款去聲。 《後漢·竇何傳贊》上惽下蔽,人靈動怨,將糾邪慝,以合人願。道之屈矣,代離凶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