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踪蹑迹


   谓藏匿行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án zōng niè jì
成语注音 ㄑ一ㄢˊ ㄗㄨㄥ ㄋ一ㄝˋ ㄐ一ˋ
成语简拼 qzn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潛蹤躡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藏匿行踪。



成语示例


明·徐元《八义记》:“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成语典故

谓藏匿行踪。明 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踩,踏:“张良、陈平~汉王足”。~足。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踪。~手~脚。

脚印:踪~。足~。血~。笔~。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蹑』

《字彙補》俗躡字,見《四史纂要》。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韻會》昵輒切,𠀤音聶。 《說文》蹈也。 《揚子·方言》躡,登也。 《釋名》躡,攝也。登其上使攝服也。 《博雅》履也。  又急也。 《史記·秦始皇紀》躡足行伍之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