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鳞戢羽


   谓隐藏形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án lín jí yǔ
成语注音 ㄑ一ㄢˊ ㄌ一ㄣˊ ㄐ一ˊ ㄩˇ
成语简拼 qlj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潛鱗戢羽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隐藏形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成语典故

谓隐藏形迹。明 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 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

收敛,收藏:~翼。~影。载~干戈(把兵器收藏起来)。 止,停止:~怒。~鳞(喻蓄志待时)。 姓。

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旗。~檄(羽书)。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翼。~翰(翅膀)。~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猎。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戢』

《廣韻》阻立切《集韻》《韻會》《正韻》側立切,𠀤音輯。 《說文》藏兵也。 《詩·周頌》載戢干戈。  又斂也。 《詩·小雅》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又《廣韻》止也。 《左傳·隱四年》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又姓。周戢黎,明戢如上。

『羽』

《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禹。 《說文》鳥長毛也。 《廣韻》鳥翅也。 《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羽,鳥羽。 《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 《註》羽,鴈也。  又《地官·司徒》宜羽物。 《註》翟雉之屬。 《禮·月令》其蟲羽。 《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  又五聲之一。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又《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 《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 《禮·月令》其音羽。 《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  又《樂記》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 《前漢·律歷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又舞者所執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 《傳》羽,翳也,舞者所執。 《周禮·地官·舞師》敎羽舞。 《註》羽,析白羽爲之,形如帗也。 《左傳·隱五年》初獻六羽。公問羽數于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  又山名。 《書·舜典》殛鯀於羽山。 《傳》羽山,東裔在海中。  又《禹貢》蒙羽其藝。 《疏》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 《史記·五帝紀註》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 《註》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辟南,天軍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志》期門羽林。 《註》師古曰: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爲王者羽翼也。  又姓。 《左傳·襄三十年》羽頡出奔晉。  又《山海經》羽民國,其人長項,身生羽。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雩。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後五切,音戸。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五分其長,而羽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