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潦可荐


   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áng liáo kě jiàn
成语注音 ㄏㄨㄤˊ ㄌ一ㄠˊ ㄎㄜˇ ㄐ一ㄢˋ
成语简拼 hlk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筐箻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成语典故

《左传?隐公三年》:“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积水池:~污。~潦。弄兵~池(造反的讳称。“潢池”,即“天璜”,本星名,转义为天子之池,借指皇室)。 染纸:装~(a.裱褙字画;b.装饰货物的包装;c.物品外表的装饰。均亦作“装璜”)。

〔~~〕a.水深广的样子,如“扬流波之~~兮”;b.威武的样子,如“武夫~~”。

雨水大。 路上的流水,积水:~水。

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

〔~河〕水名,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亦称“垢河”。 〔~倒〕a.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b.颓丧,失意。 〔~草〕a.(做事)草率,不精细;b.(字)不工整。

允许:许~。认~。宁~。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适合:~身。~口。~体。 尽,满:~劲儿干。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表示强调:他~好了。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姓。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 《說文》積水池。 《木華·海賦》決陂潢而相沷。  又水名。 《後漢·東夷傳》偃王處潢池東。  又河名。 《廣輿記》潢河,出南陽分水嶺。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  又西宮咸池曰天五潢。  又德成衡觀,成潢。  又《集韻》姑黃切,音光。與洸同。水涌光也。  又《集韻》《正韻》𠀤戸廣切,音幌。與滉同。水深廣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灝溔潢漾。  又《廣韻》《集韻》𠀤胡曠切,音暀。 《釋名》染紙也。 《齊民要術》有裝潢紙法。 《唐六典》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

『潦』

《唐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老。 《說文》雨大貌。 《禮·曲禮》水潦降。  又路上流水也。 《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郞到切,勞去聲。與澇同。淹也。一曰積水。  又《集韻》《正韻》𠀤郞刀切,音勞。水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 《註》水出鄠縣西南潦谷。  又潦倒,蘊藉貌。 《嵆康·絕交書》潦倒麤疎。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水名。 《山海經》潦水,出衞臯東。

『可』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𠀤音坷。 《說文》肯也。 《廣韻》許可也。 《韻會》可者,否之對。 《書·堯典》囂訟可乎。 《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 《論語》子曰:可也𥳑。  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 《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又所也。 《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 《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又姓。 《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 《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 《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又叶口箇切,軻去聲。 《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又讀作何。 《石鼓文》其魚隹可。 《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柯。 《說文》詠也。 《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 《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 《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 《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又曲合樂也。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又《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又《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又鐘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又山名。 《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又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叶古賀切,音過。 《左貴𡣕·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又叶居之切,音姬。 《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又叶斤於切,音居。 《柳宗元·饒娥𥓓辭》鄱民哀號,或以頌歌。齊女色憂,傷槐罷誅。 《說文》或作謌。 《集韻》或作𡃭。

『荐』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𠀤音洊。 《爾雅·釋言》荐、原,再也。  又《國語註》荐,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 《廣韻》仍也。 《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 《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 《詩·大雅》饑饉薦臻。 《說文》荐,薦席也。 《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唐韻》《集韻》𠀤作甸切,音𧲛。 《爾雅·釋草》薦,黍蓬。 《疏》蒿也。 《唐書·契苾何力傳》逐薦草美水以爲生。 《說文》獸之所食草也。 《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 《郭註》六畜所食曰薦。  又《韻會》進也。 《易·豫卦》殷薦之上帝。 《周禮·籩人》薦羞之實。 《註》未食未飮曰薦,旣食旣飮曰羞。 《穀梁傳註》無牲而祭曰薦。  又《集韻》才甸切。通荐。 《前漢·終軍傳》隨畜薦居。 《師古註》薦讀曰荐。  又與縉通。 《史記·五帝本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揚子·方言》江淮家居𥴖中謂之薦。 《註》薦音荐。  又《字彙補》卽略切,音爵。 《詩·大雅》𥂘醢以薦。與臄、咢爲韻。 《集韻》或作𥤆、𧲛。𥴖字原从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