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颓丧,不得意。形容颓丧,放任散漫。
潦倒:颓丧,不得意。形容颓丧,放任散漫。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雨水大。 路上的流水,积水:~水。
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
〔~河〕水名,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亦称“垢河”。 〔~倒〕a.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b.颓丧,失意。 〔~草〕a.(做事)草率,不精细;b.(字)不工整。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立。~挂。~影。~置。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水。~茶。 反过来,相反地:~行逆施。反攻~算。~贴。 向后,往后退:~退。~车。 却:东西~不坏,就是旧了点。
疏忽,不周密:~心。~疏。~略。~率(shuài )。 不精致,工料毛糙:~糙。~劣。~料。~纸。~粮。~制滥造。去~取精。 长条东西直径大的:~大。~壮。~重。~实。~线条(a.指毛道粗的线条:b.喻粗率的性格、作风,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枝大叶。 颗粒大的:~沙子。 声音低而大:~哑。~声~气。 鲁莽:~鲁。~暴。~野。~犷。~俗。~笨。~人。~手~脚。 略微:~略。~具规模。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分散:~散。仗义~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不细密,忽略:~忽。 空虚:志大才~。 不熟悉:生~。 粗劣:~食。~粝。 古同“蔬”,蔬菜。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姓。
《唐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老。 《說文》雨大貌。 《禮·曲禮》水潦降。 又路上流水也。 《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郞到切,勞去聲。與澇同。淹也。一曰積水。 又《集韻》《正韻》𠀤郞刀切,音勞。水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 《註》水出鄠縣西南潦谷。 又潦倒,蘊藉貌。 《嵆康·絕交書》潦倒麤疎。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水名。 《山海經》潦水,出衞臯東。
『倒』《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𠀤刀上聲。什也。 又絕倒,極笑也。 《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又傾倒。 《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又潦倒。 《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 《註》今雹袴也。 又《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𠀤音到。 《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 《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 《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又叶董五切,音覩。 《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又叶都故切,音妒。 《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粗』《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𠀤音麤。 《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 《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𠀤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𥼗。𥼗字原从米从鹿。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𠀤音梳。 《說文》通也。本作𤕟。今作疏。 《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 《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 《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 《經解》疏通知遠。 又遠也。 《詩·大雅》予曰有疏附。 《傳》率下親上曰疏附。 《箋》疏附,使疏者親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又麤也。 《詩·大雅》彼疏斯粺。 《箋》疏,麤也。謂糲米也。 《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 《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又分也。 《孟子》禹疏九河。 《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又稀也。 《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 《傳》志疏數也。 《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 《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 《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又治也。 《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 《註》疏治也。 又刻也。 《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 《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 《又》殷以疏勺。 《註》疏,通刻其頭。 《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 《註》鏤爲綺文也。 又畫也。 《管子·問篇》大夫疏器。 《註》疏,飾畫也。 《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 《註》疏柱,畫柱也。 又徹也。 《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 《註》蔬,徹也。 又布也。 《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 《註》疏,布𨻰也。 又大也。 《揚子·太𤣥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 《註》疏,大也。 又菜也。與蔬同。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 《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 《釋文》菜也。 又《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又《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 《註》疏,徒跣也。 又扶疏,枝葉盛貌。 《揚子·太𤣥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 《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又《正韻》渠疏杷也。 又疏躍,布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又疏疏,衣服盛貌。 《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又《揚子·太𤣥經》穀不穀,失疏數。 《註》疏數,不平也。 又姓。漢疏廣,疏受。 又國名。 《潛夫論》捿疏猗姓。 《路史》夏世侯伯也。 又山名。 《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 《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又鳥名。 《禮·曲禮》雉曰疏趾。 《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又獸名。 《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又《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又《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又《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𠀤音數。條𨻰也。 《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又記注也。 又《韻補》叶山宜切,音詩。 《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