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污扬清


   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ó wū yáng qīng
成语注音 ㄓㄨㄛˊ ㄨ 一ㄤˊ ㄑ一ㄥ
成语简拼 zwy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濯汙揚清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史·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濯污扬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犹鵷凤之有文采,俟时而振羽翼。何患不出云霞之上?”


成语典故

并列 濯,洗涤。洗去污浊,激扬清水。比喻除恶扬善。《南史·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褒义。多用于描写改恶从善方面。→激浊扬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洗:~足。 〔~~〕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童山”。 祓除罪恶。

古通“棹”。

浑浊的水:粪~。血~。 肮脏,不干净:~水。~泥。~浊。 肮脏的东西:~渍。~垢。 不廉洁:贪~。 弄脏:玷~。~损。~辱。~蔑(a.玷污;b.诬蔑)。~染。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单纯不杂:~唱。~茶。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详细登记:~册。~单。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 太平,不乱:~平。~泰。~和。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角切,音濁。 《說文》𤃬也。 《詩·大雅》可以濯罍。 《傳》濯,滌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 《註》濯,漑也。  又洗心亦曰洒濯。 《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  又《爾雅·釋詁》濯,大也。 《詩·大雅》王公伊濯。  又光明也。 《詩·大雅》鉤膺濯濯。  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 《詩·大雅》麀鹿濯濯。  又山無草木之貌。 《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  又飮也。 《禮·少儀疏》將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  又湖名。 《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敎切,音棹。 《博雅》潲濯,滫也。一曰浣衣。  又同櫂。 《前漢·元后傳》輯濯越歌。 《註》濯,與櫂同。  又《韻補》叶㕑玉切,音逐。 《陶潛詩》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