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骨爨骸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ī gǔ cuàn hái
成语注音 ㄔㄨㄟ ㄍㄨˇ ㄘㄨㄢˋ ㄏㄞˊ
成语简拼 cgch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成语典故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烧火做饭:~事。~烟。巧妇难为无米之~。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烧火做饭:分居各~。 灶:“客传萧寒~不烟。”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姓。

骨头:~骨。尸~。 身体:病~。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炊』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𠀤音吹。 《說文》爨也。从火,吹省聲。 《揚子·方言》爨,齊謂之炊。 《公羊傳·宣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又《史記·封禪書》先炊之屬。 《註》正義曰:先炊古炊母之神也。 《前漢·郊祀志》作族人炊之屬。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于炊鼻。  又與吹同。 《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 《註》與吹同。詳口部吹字註。  又《集韻》《類篇》𠀤尺僞切,吹去聲。炊累,動升也。 《莊子·在宥篇》從容無爲而萬物炊累焉。 《註》炊去聲。或作吹。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爨』

《廣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𥨥。 《說文》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玉篇》竈也。 《詩·小雅》執爨踖踖。 《傳》爨,饔爨,稟爨也。 《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 《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 《註》爨,今之竈。主於其竈煑物。 《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 《註》爨,火上。  又姓。 《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 《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  又《集韻》或作熶。詳熶字註。  又取絹切,音縓。炊也。  又七丸切,音攛。義同。 《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註》以火炊水。◎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

『骸』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諧。 《說文》脛骨也。 《博雅》骨也。 《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 《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又《德充符》直寓六骸。 《釋文》手足首身也。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 《類篇》足大指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