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o fèng pēng lóng
成语注音 ㄆㄠˊ ㄈㄥˋ ㄆㄥ ㄌㄨㄥˊ
成语简拼 pfp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炮鳳烹龍
成语英文 cook pheasant and white horse(cook dainty meats and fine dish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我只道怎生般炮凤烹龙,五供养,来燕来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成语典故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俺娘昨日个大开东阁,我只道怎生般炮凤烹龙。”亦作“炮龙烹凤”。《水浒传》第八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参见“烹龙炮凤”。 见“烹龙炮凤”。陈建功《“文化”可餐》:“去吃‘谭家菜’所品味的,是~的旧京官宦文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烧:~炙。~烙(luò)。~制。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干。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羊肉。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兵。~弹。 爆竹:鞭~。花~。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煮:~调(tiáo )(烹炒调制)。~饪。~茶。 一种做菜的方法,先用热油略炒之后,再加入液体调味品,迅速搅拌,随即盛出:~对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炮』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同炰。 《說文》毛炙肉也。 《廣韻》一曰裹物燒也。 《詩·小雅》炮之燔之。 《傳》毛曰炮。加火曰燔。 《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 《禮·內則》炮取豚若將。 《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 《禮運》以炮以燔。 《註》炮裹之也。 《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 《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又《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 《註》炮祭,燔柴也。  又《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 《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又與庖通。 《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 《師古註》炮,與庖同。  又《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 《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 《註》炮,普敎反。  又叶蒲侯切。 《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烹』

《唐韻》《正韻》普庚切《集韻》《韻會》披庚切,𠀤音磅。 《說文》本作亯。 《廣韻》俗亨字。詳亠部亨字註。 《左傳·昭二十年》以烹魚肉。  又《唐韻正》古音普郞反。 《詩·小雅》或剝或烹,或肆將蹌。 《墨子·耕柱篇》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 《史記·越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按說文,玉篇,類篇,亯字俱自爲部。說文玉篇無烹字。類篇火部內始收烹字。經傳本作亨,今俗用皆作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