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成语注音 ㄐㄩㄥˇ ㄐㄩㄥˇ 一ㄡˇ ㄕㄣˊ
成语正音 “炯”,不能读作“tóng”。
成语简拼 jjy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烱烱有神
成语英文 with bright piercing eyes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许云峰虽然被敌人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成语典故

炯炯:光亮的样子。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明.李开先《泾野吕亚卿传》:“先生头颅圆阔,体貌丰隆,海口童颜,轮耳方面,两目炯炯有神,须虽整秀,惜不多耳。”《三侠五义》六二回:“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才病起来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声音洪亮,另有一番别样的精神。”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微仰着的头颅,挺出的胸脯,炯炯有神的眼光,足够表现出他是一个有志的少年。” 偏正 形容目光明亮,神采飞扬。向本贵《盘龙埠》:“工木老师喝了酒之后,清癯的脸面泛起红光,双目更加~了。”△褒义。常用表示人目光明亮,神情光采。 →目光如炬 目光炯炯 ?眼大无神 目光呆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光明,明亮:~心(心地光明)。~介。~戒。~然。

光明,明亮:~心(心地光明)。~介。~戒。~然。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 表情:~色。~采。~姿。~志。 精神:~清气爽。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炯』

《廣韻》《正韻》戸頂切《集韻》《韻會》戸茗切,𠀤音迥。 《玉篇》炯炯,明察也。  又《唐韻》《韻會》《正韻》古迥切《集韻》畎迥切,𠀤音熲。 《說文》光也。 《廣韻》火明貌。 《集韻》或作耿。

『炯』

《廣韻》《正韻》戸頂切《集韻》《韻會》戸茗切,𠀤音迥。 《玉篇》炯炯,明察也。  又《唐韻》《韻會》《正韻》古迥切《集韻》畎迥切,𠀤音熲。 《說文》光也。 《廣韻》火明貌。 《集韻》或作耿。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神』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 《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 《書·大禹謨》乃聖乃神。 《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 《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又諡法。 《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 《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 《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叶時連切,音禪。 《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 《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