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渲染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ōng tuō xuàn rǎn
成语注音 ㄏㄨㄥ ㄊㄨㄛ ㄒㄨㄢˋ ㄖㄢˇ
成语简拼 htxr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成语典故

烘托: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点染轮廓外部,使之形象鲜明;这里指用衬托的手法使所写的事物鲜明突出。渲染:国画的又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加强艺术效果;这里指夸张的手法。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所写的内容鲜明生动。《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也作【渲染烘托】。同书同回:“比如画家画树,本干枝节,次第穿插,布置了当,仍须渲染烘托一番,才有生趣。” 并列 烘托,国画里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点染轮廓外部,使形象鲜明。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加强艺术效果。这里指用衬托和夸张手法,使内容生动鲜明。《儿女英雄传》32回:“自然还须加一番~,才完成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多用于文艺创作方面。→烘云托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箱。~手。~干(gān)。~烤。~焙。 烧。 衬托,渲染:~衬。~托。~染。~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着下巴。 陪衬,铺垫:衬~。烘~。 承着器物的东西:~盘。 寄,暂放:~身,~售。~儿所。 请求、帮助:请~。恳~。 借故推诿躲避:推~。假~。 依赖:~福。~庇。 委任:~付。委~。 压强单位。

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的画法:~染( ➊ 中国画技法之一,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烘涂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➋ 喻夸大地形容; ➌ 文艺作品中通过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来突出形象)。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料。~色。~坊。~缸。印~。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病。感~。传~。沾~。一尘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烘』

《唐韻》呼東切《集韻》《韻會》呼公切《正韻》呼洪切,𠀤音𩐠。 《爾雅·釋言》烘,燎也。 《廣韻》火貌。 《詩·小雅》卬烘于煁。  又《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𠀤音洪。義同。  又《集韻》居容切,音恭。 《詩·小雅》卬烘于煁。 《釋文》孫炎音恭。  又《集韻》《類篇》𠀤渠容切,音蛩。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胡貢切,音閧。 《廣韻》火貌。  又《集韻》一曰火乾物。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貢切,音戇。 《廣韻》火乾也。 《集韻》或作灴。

『托』

《集韻》《韻會》𠀤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  又不托,與餺飥通。 《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 《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  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渲』

《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𠀤音選。 《玉篇》小水也。  又畫家有渲刷之法。 《郭熙林泉高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

『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琰切,音冉。 《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 《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 《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又柔貌。 《詩·小雅》荏染柔木。  又《博雅》染耦,和諧也。  又姓。 《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 《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