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赵氏在屏风后急的象~,见众人都不说话,自己隔着屏风请教大爷,数说这些从前已往的话。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溜进容府,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比喻焦急万分,坐立不安,无计可施。《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烈火金钢》第十回:“想到这里,头上又冒出汗来,急得他抓耳挠腮,真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也作【热子上蚂蚁】。(:同鏊,烙饼器。)《水浒传》第五十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子上蚂蚁,走头无路。”又有【热地蚂蚁】。《三侠五义》第三十五回:“闹的他亡魂失魄,仿佛热地蚂蚁一般……居止不安。” 偏正比喻处境艰难,焦急不安,无计可施。张贤华《欲海沉浮》:“执勤的年轻交警……却无法把堵得死死的路口疏通,个个急得直跺脚,像~团团转,叫苦不迭。”△贬义。多用于描写在不利的情况下徒然着急紧张。→热地蚰蜒 心急如焚 如坐针毡。也作“热鏊子上蚂蚁”、“热地蚂蚁”、“热锅上蝼蚁”、“热锅上蚂蚁”、“油锅上蚂蚁”。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身体发烧:~症。 使温度升高:~敷。 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 旺、盛:~闹。~潮。~火朝天。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销。~门儿。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能。~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放射性强:~核武器。
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铁~。砂~。火~。~炉。~饼。~巴。~烟子。 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去,到:~街。 向前进:冲~去。 增加:~水。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拧紧发条:~弦。 登载,记:~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副词尾,同“地2”。
〔~蟥〕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有吸盘。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称“马鳖”、“水蛭”。 〔~蚁〕见“蚁”。
〔~螂〕“蜻蜓”的俗称。 (螞)
〔~蚱〕“蝗虫”的俗称。 (螞)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歷切,丁入聲。 《說文》明也。 《徐曰》光的然也。 《博雅》白也。 《玉篇》遠也,明見也。 《中庸》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註》表見也。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註》鮮明貌。 《𨻰書·徐陵傳》的的宵烽。 又《增韻》實也。 《魏志·崔林傳》各國遺子來朝,林恐或非眞的。 《南齊書禮志》泛之爲言,無的之辭。 《宋史·歐陽修傳》的的有表證。 又《正韻》端的也。 又指的要處也。 又《玉篇》射質也。 《正韻》射侯之中。 《前漢·鼂錯傳》矢道同的。 《註》射之準臬也。 《荀子·勸學篇》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註》質,射侯也。的,正鵠也。 又平的,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靑州。 又婦人面飾曰的。 《王粲神女賦》施華的兮結羽儀。 《仙經》鮑姑以艾灼龍女額,後人效之,謂之龍的。 《集韻》作䵠。 又蓮子曰的。 《爾雅·釋草》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 《註》的,蓮中子也。 《集韻》通作菂。 又馬名。 《易·說卦》其於馬也爲的顙。 《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 《爾雅·釋畜》作馰。 又《集韻》胡了切,音皛。亦蓮子也。 又叶丁藥切,當入聲。 《詩·小雅》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傳》發,發矢。的,質也。 又叶之若切,音灼。 《潘岳·芙蓉賦》丹輝拂紅,飛鬚𠂹的。斐披赩赫,散煥熠爚。 又楊愼曰:的,音灼。婦人以點飾額也。 《史記·五宗世家程姬註》的,以丹註面,婦人有月事,妨于進御,難于自言,故點的以見。○按《釋名》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謂有月事者注面,灼然爲識,是的、勺同爲一字。 《說文》本作的。 《類篇》或作𤾠。 《音學五書》的字在入聲,則當入藥,音都略切。轉去聲,則當入嘯,音都料切。後人誤音爲滴,轉上聲爲底。宋人書中凡語助皆作底,𠀤無的字。 又今人小的字,亦當作小底。如宋史內班小底,遼史承應小底之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