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伏之恩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ù fú zhī ēn
成语注音 ㄒㄨˋ ㄈㄨˊ ㄓ ㄣ
成语简拼 xfze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成语典故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吴王孙权,幼竖小子,无尺寸之功,遭遇兵乱,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积大。”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温暖:春风和~。~妪(抚养,天地生养万物)。~暖。温~。 恩惠:~~为仁。 日出。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降龙~虎。 隐藏:~兵。埋~。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好处,深厚的情谊:~爱。~赐。~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德。~典。~惠。~仇。感~。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煦』

《唐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𠀤音姁。 《說文》烝也。 《玉篇》熱也。 《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 《註》氣曰煦,體曰嫗。 《疏》天以氣煦之,地以氣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  又《說文》一曰赤貌。 《玉篇》赤色也。  又《說文》一曰溫潤也。  又《玉篇》恩也。 《韓愈·原道》煦煦之謂仁。  又《玉篇》亦作昫。 《廣韻》日光也。  又《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𠀤音詡。 《禮·樂記·煦嫗釋文》煦徐音况甫反。  又《集韻》詡拱切,音洶。亦與昫同。日出溫也。詳日部昫字註。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揚子·方言》煦,熱也。 《李嵩·述志賦》稟玄光而陶衍,承景靈之冥符,蔭朝雲之奄靄,仰郞日之照煦。  又《集韻》虛尤切,音休。本作咻。痛念聲。詳口部咻字註。

『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服。偃也。 《禮·曲禮》寢毋伏。  又《廣韻》匿藏也。 《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 《詩·小雅》潛雖伏矣。 《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又屈服也。 《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又三伏。 《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 《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 《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 《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又姓。漢有伏勝,伏隆。 《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又乞伏,外國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 《古今注》燕伏戊己。 《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又《集韻》鼻墨切。與匐通。 《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又叶必歷切,音壁。 《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痕切,音蒽。 《說文》惠也。从心因聲。 《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  又愛也,澤也。  又《廣韻》隱也,私也。  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  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  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 《風俗通》𨻰大夫成恩之後。  又叶衣延切,音烟。 《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