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罴百万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óng pí bǎi wàn
成语注音 ㄒㄩㄥˊ ㄆ一ˊ ㄅㄞˇ ㄨㄢˋ
成语简拼 xpbw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熊羆百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成语典故

主谓 成百万熊和罴。比喻众多勇猛的武士。宋·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临危堞。”宋·陆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常用以形容军力强大,兵多将广,英勇善战。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姓。

熊的一种,即棕熊,又叫马熊,毛棕褐色,能爬树,会游泳。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熊』

《集韻》《韻會》𠀤胡弓切,音雄。 《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 《爾雅·釋獸》熊,虎醜。 《疏》醜類也。 《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又赤熊。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 《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  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 《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䰟䰟。  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 《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  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  又西熊,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 《書·舜典》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  又《史記·五帝紀》黃帝爲有熊。 《韻會》有熊,國名。黃帝所都。  又《廣韻》亦姓。 《左傳》賢者熊宜僚。  又複姓。 《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  又《集韻》矣㱡切。義同。 《唐韻正》熊音羽陵反。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傳𠀤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兩號。非矣。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云: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于陵反。張叔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  又《集韻》囊來切。同能。 《左傳·昭七年》晉侯夢黃能入于寢門。 《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註。 《集韻》或作𤠗能𧰯。

『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