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áo kū shòu dàn
成语注音 ㄠˊ ㄎㄨ ㄕㄡˋ ㄉㄢˋ
成语简拼 aks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to drag through a monotonous lif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杜子春]渐渐卖了马骑驴,卖给了驴步走,熬枯受淡,度过日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人长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成语典故

谓忍受清苦的生活。元.关汉卿《望江亭》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亦作“熬清受淡”。《天雨花》二九回:“老母尚且熬清受淡,若为人子者,反在房中与妻享用,真所谓狗彘不如了。”亦作“熬清守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某不肖,将家私荡尽,赖我贤妻熬清守淡。” 并列 忍受艰辛,过清苦生活。《醒世恒言》卷26:“渐渐卖了马骑驴,卖了驴步走,~,度过日子。”△用于描写过苦日子。也作“熬清守淡”、“熬清受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白菜。

久煮:~粥。~药。 忍受,耐苦支持:煎~。~夜。~炼。 同“嗷”。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适合,中:~吃。~看。~听。~使。

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水。~化。 浅,薄,含某种成分少,与“浓”相对:~酒。~绿。~薄。浅~。~雅。天高云~。 不热心:冷~。~泊(对名利不热心)。~漠。~忘。恬~。 营业不旺盛:~季。 无关紧要,无聊:扯~。~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熬』

《唐韻》五牢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𠀤音敖。 《說文》本作𤏺。乾煎也。 《揚子·方言》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 《禮·內則》煎醢加于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周禮·地官·舍人》共飯米熬穀。 《後漢·邊讓傳》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又與嗸通。 《前漢·陳湯傳》衆庶熬熬苦之。 《註》愁聲。 《說文》或作䵅。 《集韻》或作𩱏。

『枯』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受』

《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𥓓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𠋫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叶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从𠬪从冖。俗或作𤓾,非。𤓾音胡到切,下从丈。

『淡』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說文》薄味也。 《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啖,亦作淡。 《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 《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 《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 《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 《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 《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 《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水味也。 《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 《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