燋头烂额


   同“焦头烂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ē tóu làn é
成语注音 ㄐ一ㄝ ㄊㄡˊ ㄌㄢˋ ㄜˊ
成语简拼 jtle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燋頭爛額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焦头烂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引火用的柴。 古同“焦”(a.物体经火烧或高热烘烤后变得枯黄或成炭样;b.焦东西的气味;c.黄黑色)。 着急:“上下~心。”

古通“憔”,憔悴:“其色~然。”

古同“爝”,火炬。

古同“灼”,火烧。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头。~角(jiǎo )。 牌匾:门~。匾~。 规定数量:~数。~外。定~。余~。超~。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燋』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椒。 《說文》所以然持火也。 《玉篇》炬火也。  又《廣韻》傷火。 《禮·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 《釋文》焦字又作燋。子消反。 《管子·七臣七主篇》火暴焚,地燋草。 《前漢·霍光傳》燋頭爛額爲上客。  又《後漢·朱浮傳》上下燋心。◎按上二義與焦通。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 《集韻》灼龜木。 《周禮·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 《註》杜子春云:燋讀爲細目燋之燋。或曰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也。故謂之樵。契謂契龜之鑿。 《釋文》祖堯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灼龜炬也。 《儀禮·燕禮註》灼燋也。 《釋文》燋哉妙反。  又《集韻》《類篇》𠀤側角切,音捉。 《禮·少儀》主者執燭抱燋。 《註》未𤑔曰燋。 《釋文》燋,側角反。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 《周禮·春官·燋契註》楚焞置於燋,在龜東,楚焞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 《疏》子春讀燋樵二者,皆作俗讀爲柴樵之樵。後鄭不從,依音爲雀。意取莊子爝火之義,熒熒然也。 《釋文》燋,哉約反。 《集韻》本作爝。或作焳熦。詳爝字註。  又《集韻》職略切,音勺。本作灼。詳灼字註。  又資昔切,音積。亦灼龜炬。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持荆然火,以灼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