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汉书 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焚烧:“~诗书而明法度”。 烤肉使熟:~肉。
同“坑”。《玉篇•阜部》:“阬,亦作坑。”①地洞。也指洼地。《説文•盲部》:“阬,門也。”按:“門”,宋本作“閬”。②池;沟。《玉篇•阜部》:“阬,池也。”《增韻•庚韻》:“阬,塹溝也。”③坑杀,活埋。《增韻•庚韻》:“阬,陷也。亦作坑。 姓。《左傳•哀公十四年》:“(司馬牛)卒於魯郭門之外,阬氏葬諸丘輿。”
门。《廣韻•宕韻》:“阬,門也。” 通“抗”。对抗。《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崔錯癹骫,阬衡閜砢。”
大山坡;大土山。《文選•揚雄〈羽獵賦〉》:“跇巒阬,超唐陂。” 地名。《集韻•唐韻》:“阬,地名。”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古同“懦”,懦弱。
《唐韻》客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庚切,𠀤音砊。 《說文》閬也。 《玉篇》埳也,池也。 《爾雅·釋詁》阬,阬虛也。 《註》阬阬,謂阬壍也。 《疏》阬阬者,坎陷之虛也。 《史記·貨殖傳》馳阬谷。 《廣韻》同坑。亦同硎。 又《增韻》陷也。 《史記·秦始皇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又長阬,地名。 《前漢·趙充國傳》出鹽澤,過長阬。 又姓。 《左傳·哀十四年》司馬牛卒於魯郭門之外,阬氏葬諸丘輿。 《註》阬氏,魯人也。 《釋文》阬,苦庚反。或音岡。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地名。 又《莊子·天運篇》在谷滿谷,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爲量。 《楚辭·九歌》高飛兮安翔,乗淸氣兮御隂陽。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阬。 又《揚雄·甘泉賦》𨻰衆車於東阬。 《註》師古曰:阬,大阜也,讀與岡同。一曰東阬,東海也。 又《廣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𠀤音抗。 《廣韻》門也。 《集韻》坑也。
『儒』《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襦。學者之稱。 《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 《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又侏儒,短人也。 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 《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又與偄同。 《隸釋魯峻孟郁𥓓》儒作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