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瘦环肥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àn shòu huán féi
成语注音 一ㄢˋ ㄕㄡˋ ㄏㄨㄢˊ ㄈㄟˊ
成语简拼 yshf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燕瘦環肥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成语示例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0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燕瘦环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成语典故

宋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 飞燕谁敢憎?”按,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肥瘦不同,均以貌美著称。后因以“燕瘦环肥”比喻体态不同各擅其美。《文明小史》四十回:“对面河房,尽是人家的眷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燕瘦环肥。”也比喻挑肥拣瘦,专找毛病。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生〕尤喜《聊斋》文字,尝言苟遇多情者,纵狐鬼必纳之。惟眼界过峻,燕瘦环肥,评品少所许可,虽当学士之年,尚未结朱 陈之好也。” 见“环肥燕瘦”。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文明小史》40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侣。~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轻慢:“~朋逆其师”。 古同“宴”,安闲,安乐。 古同“宴”,宴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赵。~山。~京。 姓。

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溜(“溜”读轻声)。~弱。~小。~削。~俏。~长(cháng )。~瘪。消~。清~。~骨嶙峋。 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了。 细削,单薄:字小而~。 土地瘠薄:~瘠。 遒劲有骨力:书贵~硬。水清石~。

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佩。 圈形的东西:~形。连~。铁~。花~。耳~。 围绕:~视。~顾。~拜。~海。~球。~行(xíng )。日~食。 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的一~。险象~生。 量词,用于记录射击环靶的成绩:今天打了十~。 姓。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燕』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𠀤音宴。 《說文》𤣥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 《爾雅·釋鳥》燕燕,𩾐。 《疏》燕燕,又名𩾐。古人重言之。 《詩·邶風》燕燕于飛。 《玉篇》俗作鷰。 《集韻》亦作䴏。  又《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註》燕,猶褻也。  又與醼通。 《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 《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 《儀禮》燕禮第六。  又《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 《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疏》燕,安也。 《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傳》以安待天子。 《又》或燕燕居息。 《傳》燕燕,安息貌。 《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 《註》閒燕,猶淸淨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煙。 《玉篇》國名。 《爾雅·釋地》燕曰幽州。 《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又《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 《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 《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又姓。 《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又《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又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瘦』

《廣韻》所祐切《集韻》《韻會》《正韻》所救切。𠀤同𤸃。臞也。  又《集韻》疎鳩切,音𢯱。瘠也。 《揚子·太𤣥經》山殺瘦。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𧔥。 《註》肥,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