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13年》:“乃取蒙冲半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13年》:“乃取蒙冲半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 烧柴祭天:“~于上帝”。 瘦,不松软:~鸡。~心。 姓。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音喿。 《說文》从火喿聲。乾也。 《易·乾卦》火就燥。 《說卦》燥萬物者,莫熯平火。 《集韻》俗作𤍜。非是。 又《戰國策》燥于秦。 《註》猶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老切,音嫂。義同。
『荻』《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𠀤音狄。 《說文》萑也。 《爾雅·釋草》蕭,荻。 《註》卽蒿。 《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 《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 又地名。 《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 《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
『枯』《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柴』《唐韻》士佳切《集韻》《韻會》鉏佳切《正韻》牀皆切。音近豺。 《說文》小木散材。 《禮·月令》收秩薪柴。 《註》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𡘌。 又燔柴曰柴。 《書·舜典》至于岱宗柴。 《傳》祭天告至也,祭時積柴其上而燔之也。 又《說文》徐鍇曰:師行野次,豎散材爲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 又別作寨,非是。 又塞也。 《莊子·天地篇》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又護也。 《淮南子·道應訓》柴箕子之門。 又邑名。 《前漢·地理志》高柴屬泰山郡,柴桑屬豫章郡。 又姓。 《姓譜》望出平陽,齊文公子高之後。 又《集韻》鋤加切,音查。小木也。 又《類篇》杈宜切,音差。柴池,參差也。 《張揖·上林賦》作柴虒。 《註》不齊也。 又《說文》作㧘。 《集韻》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積也,謂積禽也。 《詩·小雅》助我舉柴。 又《集韻》一曰搣,頰勞也。 又仕懈切,音砦。柴藩落也。 又士邁切,音寨。義同。 又叶七何切,音蹉。 《劉向·九歎》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掘荃蕙與射干兮,耘藜藿與蘘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