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n cháng guà dù
成语注音 ㄑ一ㄢ ㄔㄤˊ ㄍㄨㄚˋ ㄉㄨˋ
成语正音 “肚”,不能读作“dǔ”。
成语简拼 qcgd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牽腸掛肚
成语英文 be very worried about
成语俄文 терзáть душу
成语日文 きわめて心配(しんぱい)する,気にかかってたまらな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成语示例


人家牵肠挂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成语典故

形容非常牵挂。《醒世恒言》卷一六:“为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废寝忘餐。”《红楼梦》二六回:“人家牵肠挂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也到底打发个人来给个信儿!”亦作“悬肠挂肚”。《水浒传》四二回:“宋江道:‘小可兄弟,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亦作“割肚牵肠”。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三国演义》八七回:“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亦作“牵肠割肚”。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曲:“知心可腹,牵肠割肚,不枉了用工夫。” 并列 形容挂念殷切,放心不下。鲍十《痴迷》:“想虽这样想,一有点什么事儿,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心情极好的时候,她还会是老样子,还会对他~起来。”※肚,不读作dǔ。△多用于描写心理活动方面。→思念存想 ?心无挂碍。也作“牵肠割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悬吊:悬~。~图。~牌。~锄。~镰。~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绿。~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记~。~念。~连。~累(连累)。 登记:~号。~失。 切断电话,也指打电话:给小张~个电话。 钩住:衣服被钉子~住了。 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了一层霜。 量词,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珠子。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子。羊~儿。烩~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挂』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𠀤音卦。 《說文》畫也。 《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  又《玉篇》懸也。 《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 《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又剛挂,矢鏃名。 《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 《註》一作罫。  又《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又涓畦切,音圭。別也。 《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𠀤音卦。別也。  又揲筮,置著小指閒也。 《易·繫辭》掛一以象三。 《註》置而不用曰掛。 《又》再扐而後掛。 《註》合而置之曰掛。 《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又《正韻》與掛同。 《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𠀤音賭。 《廣韻》腹肚。 《集韻》胃也。 《正字通》俗呼曰肚。 《博雅》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𠀤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 《正字通》方音讀曰睹。 《韓愈詩》腸肚鎭煎煼。 《註》音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