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燃烛照


   犹犀照牛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 rán zhú zhào
成语注音 ㄒ一 ㄖㄢˊ ㄓㄨˊ ㄓㄠˋ
成语简拼 xrz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犀燃燭炤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犀照牛渚。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王韬《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迩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


成语典故

源见“犀照牛渚”。喻明察。清 王韬《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迩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 见“犀照牛渚”。清·王韬《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迩日之情形,正如~,无所遁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角。~甲。~照。灵~。 坚固:~舟(坚固的船)。~利(锐利;锋利)。

烧起火焰:自~。~料。~烧。~点。~眉之急。 引火点着:点~。~灯。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洞悉:洞~其奸。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耀。~射。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镜子。 摄影:~相。拍~。 画像或相片:小~。写~。 看顾:~管。~顾。 按着,依着:依~。遵~。~搬。~本宣科。 凭证:护~。牌~。执~。 知晓:心~不宣。肝胆相~。 通知,通告:知~。~会。 对着,向着:~壁。~敌人开枪。 查对:对~。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犀』

《五音篇海》與犀同。

『燃』

《廣韻》俗然字。詳然字註。 《元經》光熙元年夏五月範陽地燃。  又《拾遺記》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

『烛』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 《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𠀤音囑。 《說文》庭燎火燭也。 《廣韻》燈燭。 《禮·曲禮》燭至起。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又《玉篇》照也。 《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𠈷。  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註》道光照也。 《梁書·𥳑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又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又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又去聲。 《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 《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又《唐韻正》音朱。 《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又《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

『照』

《唐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𠀤音詔。 《說文》本作㷖。 《增韻》明所燭也。 《易·離卦》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書·泰誓》若日月之照臨。  又《正字通》北齊劉縚兄弟,父名照,一生不作照字,惟依火旁作炤。 《廣韻》同炤。 《集韻》或省作昭。唐武后作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