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赏三军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ào shǎng sān jūn
成语注音 ㄎㄠˋ ㄕㄤˇ ㄙㄢ ㄐㄨㄣ
成语简拼 kss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犒賞三軍
成语英文 reward a victorious army with bounties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9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


成语典故

犒:指用财物或酒食慰劳。三军:本指军队建制中的各部分,如左军、右军、中军,后泛指军队;现指陆、海、空军。慰劳、奖赏有功部队。《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飞)军前,犒赏三军。”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两三个月后,《小说月报》居然把它登载出来,我到中国饭店吃了顿‘杂碎’,作为犒赏三军。” 见“犒劳三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劳。~赏。~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犒』

《廣韻》苦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口到切,𠀤音靠。 《玉篇》餉軍。 《左傳·僖二十六年》齊孝公伐我北鄙,使展喜犒師。 《註》勞齊師。 《周禮·地官·牛人》軍事共其犒牛。 《註》犒師之牛。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