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雉驯童


   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 zhì xùn tóng
成语注音 ㄒ一ㄚˊ ㄓˋ ㄒㄨㄣˋ ㄊㄨㄥˊ
成语简拼 xzxt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狎雉馴童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


成语典故

汉 鲁 恭 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赞誉人的政绩。唐 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诗:“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并列 《后汉书·鲁恭传》载:鲁恭拜中书令,专以理化为理。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有雉过,止于童儿旁,童子不捕,并言“雉方将雏”。后因以“狎雉驯童”赞誉人的政绩。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褒义。多用于政绩好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侮。~弄。~昵。~客(嫖客)。 习惯。 更替。 拥挤:车骑并~。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城墙:~堞。

顺从,使顺从:~化。~兽。~顺。桀骜不~。 善良,温顺:~良。~和。~谨。~熟。 古同“训”,教诲。

小孩子:儿~。~工。~谣。~话。~心。~趣。~真。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儿。 没有结婚的:~男。~女。~贞。 未长成的:~牛(没长角的小牛)。 秃:~山。头~(喻人秃顶,如“~~齿豁”)。 古同“瞳”,瞳孔。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狎』

《唐韻》《廣韻》胡甲切《集韻》《類篇》《韻會》轄甲切,𠀤音匣。 《廣韻》習也。 《說文》犬可習也。从犬,甲聲。 《爾雅·釋詁》狎,習也。  又《釋言》甲,狎也。 《註》謂習狎。 《禮·曲禮》賢者,狎而敬之。 《註》狎,近也,習也。謂附而近之,習其所行也。 《周語》未狎君政。  又《玉篇》易也。 《書·泰誓》狎侮五常。 《傳》輕狎五常之敎。 《疏》狎,慣忽之言,慣見而忽也。 《左傳·昭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 《註》狎,輕也。 《穀梁傳·莊十七年》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 《昭二十一年》不狎鄙。  又更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 《疏》更代主諸侯之盟也。  又《神異經》八荒之中有毛人焉,名髥公。俗曰髥麗。一名髥狎。小兒髥狎可畏也。 《玉篇》亦作狹。

『雉』

《唐韻》《集韻》直几切《韻會》《正韻》丈几切,𠀤音薙《說文》雉有十四種。 《爾雅·釋鳥》鷂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雉絕有力奮。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南方曰𠷎,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 《疏》別諸雉之名也。 《易·說卦》離爲雉。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 《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又《爾雅·釋鳥》鵽鳩,𡨥雉。 《註》𡨥雉,一名鵽鳩。  又《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又《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 《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雉,長三丈,高一丈。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 《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 《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註》雉,公宮之南門。  又《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 《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爾雅·釋詁》雉,𨻰也。 《註》義未詳。  又《揚子·方言》雉,理也。  又《韻會》姓也。殷後有雉氏。  又《前漢·高后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師古曰:呂后名雉,故臣下諱雉也。 《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又《集韻》序𡛷切,音䒨。本作𤉡。詳𤉡字註。  又《集韻》演爾切,音酏。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 《註》雉,羊氏反。 《又》南陽郡雉縣。 《註》弋爾反。  又《集韻》口駭切,音鍇。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𥏪𥩤。  又直利切,音稚。野雞也。

『童』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 《詩·衞風》童子佩觿。 《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 《註》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 《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 《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 《易·大畜》童牛之牿。 《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 《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 《註》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 《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又草名。 《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 《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 《易·旅卦》得童僕貞。 《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 《註》童,奴婢也。 《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 《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 《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 《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 《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又借作同。 《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叶徒黃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