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ǒu mǎ shēng sè
成语注音 ㄍㄡˇ ㄇㄚˇ ㄕㄥ ㄙㄜˋ
成语简拼 gms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狗馬聲色
成语英文 hunting and racing,song and women(a dissipated and luxurious lif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成语示例


为君者日不闻其过,亦自以为四方平治,圣哲若古,而狗马声色之欲因以中其心志矣。清·王韬《臆谭·求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成语典故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宋 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清 王韬《臆谭.求言》:“为君者日不闻其过,亦自以为四方平治,圣哲若古,而狗马声色之欲因以中其心志矣。” 见“声色狗马”。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狗』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 《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 《爾雅·釋畜》未成毫,狗。 《註》狗子未生㲦毛者。 《又》尨,狗也。 《易·說卦》艮爲狗。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 《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鴗,天狗。 《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 《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𥛑,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 《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 《爾雅·釋草》蘻,狗毒。 《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 《齊語》以燕爲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 《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𨙊瑗史狗。  又姓。 《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爲名也。 《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𠋫切,音詬。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色』

《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