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岳巡方


   谓帝王巡狩方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òu yuè xún fāng
成语注音 ㄕㄡˋ ㄩㄝˋ ㄒㄨㄣˊ ㄈㄤ
成语简拼 syxf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狩嶽廵方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帝王巡狩方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中》:“观风省俗,哲后弘规;狩岳巡方,明王盛轨。”


成语典故

谓帝王巡狩方岳。《梁书.武帝纪中》:“观风省俗,哲后弘规;狩岳巡方,明 王盛轨。” 并列 指帝王巡视四面八方猎狩山林五岳。《梁书·武帝纪中》:“观风省俗,哲后弘规;~,明王盛轨。”△多用于描述帝王生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打猎,古代指冬天打猎:~猎。冬~。 古代指放火烧山以围猎。 古同“守”,指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高大的山。同“嶽”:五~(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丈。~父。~母。叔~。 姓。

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弋(指舰艇在海上巡逻)。~游。~天(指在天空巡游)。~回。~抚。~视。~幸(古代特指帝王出巡到达某地)。~逻。 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杯(主人在宴席上依次向客人劝酒)。酒过三~,菜过五味。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一边或一面:~向。~面。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违背:~命。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才,刚刚:~才。如梦~醒。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狩』

《唐韻》書救切《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𠀤音獸。 《說文》犬田也。从犬,守聲。 《爾雅·釋天》冬獵爲狩。 《左傳·隱九年》冬狩。 《註》狩,圍守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所擇也。 《白虎通義》冬謂之狩何,守地而取之也。  又《爾雅·釋天》火田爲狩。 《註》放火燒草獵亦爲狩。  又或作守。 《孟子》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禮·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 《註》狩或作守。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始九切,音手。 《集韻》冬獵。 《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  又《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又叶書几切,音始。 《易林》尅身潔己,逢禹巡狩。錫我𤣥圭,拜受福祉。  又叶賞呂切,音暑。 《易林》駕龍巡狩,王得安所。

『岳』

《集韻》嶽古作岳。 《說文》嶽,古篆作𠚁。 《六書正譌》从丘,山,象形。嶽,岳經傳通用。○按《字彙》引古文分爲二,今依《正字通》𠀤入後嶽字註。  又姓。宋岳飛,明岳正。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𠀤音鸑。 《說文》東岱,南霍,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巡狩所至。从山獄聲。 《白虎通》嶽之爲言桷也。桷,考功德,定黜陟也。 《揚子·法言》川有瀆,山有嶽。 《詩·大雅》崧高維嶽。 《詩詁》山高而尊者嶽。唐虞四嶽,至周始有五嶽。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恒,江南衡。 《郭註》衡山,南嶽。  又霍山爲南嶽,卽天柱山,潯水所出。霍衡俱爲南嶽也。 《正字通》按地理志,衡山在長沙湘南縣,故曰江南衡。若天柱在廬江潯縣,則江北矣。亦曰南嶽者,漢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祠於天柱,亦名天柱爲霍山。衡霍其實一山,衡山名霍。猶泰山一名岱也。  又嶽嶽,長角貌。 《前漢·朱雲傳》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又姓。 《正字通》嶽敏。見廣西志。  又通作岳《書·堯典》帝曰:咨,四岳。 《傳》四岳,官名。一人而總四岳諸侯之事也。  又州名。本巴州,隋曰岳州,以天岳山名,山在洞庭湖。  又叶虞欲切,音玉。 《曹植·責躬詩》願蒙矢石,建旗東嶽。庶立毫釐,微功自贖。 《集韻》或作𡵤。 《詩·崧高維嶽註》又作𡽺。𡵤字原作𦫽下山。

『方』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𠀤音芳。 《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 《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傳》方,泭也。 《釋文》小筏曰泭。 《爾雅·釋水》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 《註》謂𠀤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 《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 《疏》省視萬方。 《詩·大雅》監觀四方。 《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 《註》別四方。 《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 《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 《註》方名,如東西也。  又《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 《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 《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箋》方,猶嚮也。 《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又道也。 《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 《註》方,猶道也。 《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 《註》方,猶道也。  又《易·復卦》后不省方。 《註》方,猶事。 《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又術也,法也。 《易·繫辭》方以類聚。 《疏》方謂法術性行。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 《註》方,法術。  又放也。 《書·堯典》方命圯族。 《釋文》方,放也。  又有之也。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傳》方,有之也。  又今也。 《詩·秦風》方何爲期。 《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 《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 《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又穀始生未實也。 《詩·小雅》旣方旣皁。 《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又倂也。 《儀禮·鄕射禮》不方足。 《註》方,猶倂也。  又旁出也。 《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 《註》方,旁出也。  又板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 《註》方,板也。 《禮·中庸》布在方策。 《註》方,板也。策,𥳑也。  又常也。 《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 《註》方,猶常也。  又文也。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註》方,猶文章也。  又義之宜也。 《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又《閔二年》授方任能。 《註》方百事之宜也。  又比方也。 《論語》子貢方人。 《何晏註》比方人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祭名。 《詩·小雅》以社以方。 《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又地名。 《詩·小雅》侵鎬及方。 《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姓。 《詩·小雅》方叔涖止。 《傳》方叔,卿士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 《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又醫方。 《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 《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又《廣韻》《集韻》𠀤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 《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又《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 《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 《註》方皇,猶彷徨也。  又文紡切。蝄或作方。 《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 《張衡·東京賦》腦方良。 《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又《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又《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