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独善其身”。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同“独善其身”。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见 “独善其身”。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我,我的:~身。~国。~辈。 姓。
古同“御”,抵御。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
『吾』《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𠀤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 《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𠀤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 《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 《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 《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𨻰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 《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𠀤牛居切,音魚。 《晉語》暇豫之吾吾。 《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𠀤音牙。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