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ú wǎng dú lái
成语注音 ㄉㄨˊ ㄨㄤˇ ㄉㄨˊ ㄌㄞˊ
成语简拼 dwd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獨往獨來
成语英文 keep oneself to oneself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破八家藩篱,而自成一独往独来文字。(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顾黄公春秋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成语典故

①谓不仰仗他人,全靠自己。李大钊《青春》: “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援手。”②谓言行独特,不附流俗。清平步青《霞外捃屑·顾黄公春秋论》: “破八家藩篱,而自成一独往独来文字。” ●《庄子·在宥》: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认为,明白了主宰外物的不是外物而是道,那就不仅能治理天下,还可在天地四方遨游,独自往来,无所约束。 并列 比喻个性孤傲,不受束缚。语出《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出独入。”△用于描写人的品性。→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跋前踬后 成群结队 三五成群 身不由己。也作“独来独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 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同“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往』

《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𠀤王上聲。 《說文》之也。 《玉篇》行也,去也。 《易·履卦》素履往無咎。 《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 《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玉篇》古往也。 《廣韻》往,昔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 《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又約舉前事曰往往。 《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致人曰往。 《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 《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又《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又叶尹竦切,音勇。 《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