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絃匏琴


   一种弦乐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絃无軫,以絃繫顶,有四柱如 龟兹 琵琶,絃应太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ú xián páo qín
成语简拼 dxpq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种弦乐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絃无軫,以絃繫顶,有四柱如 龟兹 琵琶,絃应太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也作“弦”。《集韻•先韻》:“絃,八音之絲也,通作弦。” 絃樂器。《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絃。” 用絃樂器奏出的聲音。漢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 彈奏絃樂器。《正字通•糸部》:“絃,通作弦。《樂記》‘北面而弦’註謂鼓琴瑟也。” 旋律;音调。唐元稹《桐花》:“宫絃春以君,君若春日臨;商絃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弓上的弦。《戰國策•秦策一》:“未絶一絃,未折一矢。” 中醫術語。指脈象急促,脈搏挺直,如接在拉緊的琴弦上。《素問•陰陽别論》:“鼓陽勝急曰絃。” 喻妻子。俗因以琴瑟喻夫婦,故謂婦死曰斷弦,續娶曰續弦。《古今小説•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誰知你丈夫客死,我今續絃。” 成。《廣雅•釋詁三》:“絃,成也。”

繩索。《廣雅•釋器》:“絃,索也。”《集韻•霰韻》:“絃,繩也。” 同“絢”。文彩貌。《篇海類編•衣服類•糸部》:“絃,與絢同,文彩皃。”

〔~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曲。~师。~意。抚~。~棋书画。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絃』

《廣韻》《正韻》胡田切《集韻》《韻會》胡千切,𠀤音賢。 《五經文字》琴瑟弦。亦用弦字作絃者,非。○按經典弦通作絃。 《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 《論語》聞絃歌之聲。  又《廣韻》許縣切《集韻》翾縣切《正韻》翾眩切,𠀤音絢。 《博雅》繩素也。今人以爲呼煙切,失之矣。凡弓弩琴瑟弦,皆从弓。

『匏』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 《說文》瓠也。从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詩·邶風》匏有苦葉。 《註》陸佃曰:短頸大腹曰匏。 《陸璣詩疏》匏葉少時可爲羹。  又可淹煮,至八月葉卽苦。 《嚴粲·詩緝》匏經霜葉枯落,乾之腰以度水。 《魯語》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又《爾雅翼》匏在八音之一,笙十三簧,竽三十六簧,皆列管匏內,施簧管端。  又以爲飮器。 《詩·大雅》酌之用匏。 《禮·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又《韻會》匏瓜,星名。在河鼓東。 《集韻》或作瓟。

『琴』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