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猛孤仃的 ”。亦作“ 猛孤停的 ”。
亦作“ 猛孤仃的 ”。亦作“ 猛孤停的 ”。
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 忽然,突然:~然。~省(xǐng )(亦作“猛醒”)。~可(突然,陡然)。~不防。 严厉:宽以济~。 凶暴:苛政~于虎。~禽。~兽。~戾。~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犸。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 古同“辜”,辜负。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
〔~~〕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 《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 《廣韻》勇猛。 《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 《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 《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無父也。 《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 《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又窮民之一曰孤。 《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王侯謙稱。 《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又官名,三公之次也。 《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 《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又凡孑處亦曰孤。 《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玉篇》特也。 《書·禹貢》嶧陽孤桐。 《註》特生之桐也。 又《集韻》負也。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又獨孤,複姓。 《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經切,音玎。十幹名。 《說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 《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爲丁附著之,因聲借爲丙丁字。 《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 《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又《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 又五丁,力士。 《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 《杜甫詩》論功超五丁。 又六丁,神名。 《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 又《爾雅·釋詁》丁,當也。 《註》相當値。 《詩·大雅》寧丁我躬。 又民丁。 《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爲本。 又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杜甫詩》畦丁負籠至。 《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 《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 《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 《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 《元史·博爾忽傳》畬丁溪子。 《橘錄》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 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 《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又彼此相屬曰丁寧。 《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 《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 又丁東,聲也。凡玉珮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 又丁水。 《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 又《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 《註》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 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 《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 又肉丁,瘡名。 《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又烏丁,茶名。見《本草》。 又吉丁,蟲名。 《本草註》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 又《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 《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 又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爲丁公,因以命氏。 又《逸書諡法》述義不克曰丁。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中莖切,音朾。 《詩·小雅》伐木丁丁。 《註》伐木聲相應也。 又《韻會小補》叶都陽切,音當。 《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 《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說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地』《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