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哭耗子


   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āo kū hào zǐ
成语注音 ㄇㄠ ㄎㄨ ㄏㄠˋ ㄗˇ
成语简拼 mkhz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貓哭耗子
成语英文 shed crocodile tear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张平《抉择》:“不过咱们这么说话是不是有点猫哭耗子假慈悲?”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5回:“本来你是个猫,他是个鼠,岂不是猫哭耗子了呢?”


成语典故

见“猫哭老鼠”。王统照《山雨》:“~的话,亏你好意思说得出,横竖还不是那会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方言,躲藏。

〔~腰〕弯腰。亦称“毛腰”。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

减损,消费:~损。~费。~资。消~。 拖延:~时间。 音信,消息:噩~(人死的消息)。凶~。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猫』

《廣韻》武瀌切《集韻》眉鑣切,𠀤音苗。 《玉篇》夏田也。  又《廣韻》俗貓字。詳豸部貓字註。 《廣韻》武鑣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𠀤音苗。 《說文》貍屬。 《廣韻》獸,捕䑕。 《禮·郊特牲》迎貓,爲其食田䑕也。 《正字通》陸佃曰:䑕善害苗。貓能捕䑕,故字从苗。  又貓睛,子午卯酉如一線,寅申巳亥如滿月,辰戌丑未如棗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隂類也。  又《格古論》貓,一名烏員。  又《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 《疏》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 《詩·大雅》有貓有虎。 《傳》貓,似虎淺毛者也。  又《唐韻》莫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謨交切,𠀤音茅。義同。 《廣韻》俗作猫。

『哭』

《廣韻》《集韻》《韻會》𠀤空谷切,音㲄。 《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發聲。 《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耗』

《韻會》《正韻》𠀤虛到切,好去聲。 《說文》本作秏。稻屬。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𤣥山之禾,南海之耗。  又《博雅》耗,減也。 《正韻》虛也。 《詩·大雅》耗斁下土。 《禮·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耗。 《抱朴子·微旨卷》夫隂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  又《增韻》敗也。 《抱朴子·地眞卷》月建煞耗之神。  又惡也。 《董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耗。 《註》息,生也。耗,虛也。一云息耗,善惡也。  又《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耗磨日。 《張說·耗日飮詩》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但令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韻會》𠀤莫報切,音帽。耗亂,不明。 《荀子·修身篇》多而亂曰耗。 《通鑑·漢景帝後二年詔》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  又《集韻》《正韻》謨交切《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 《集韻》獨貌。 《增韻》無也,盡也。 《前漢·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遺耗矣。 《註》孟康曰:謂無有毛米在者也。師古曰:孟解非也。言無有獨存者,至於耗盡也。  又通作毛。 《後漢·馬衍傳》飢者毛食。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