猱搔虎痒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o sāo hǔ yǎng
成语注音 ㄋㄠˊ ㄙㄠ ㄏㄨˇ 一ㄤˇ
成语简拼 nsh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獿搔虎癢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成语示例


猱搔虎痒之类的小人难以对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成语典故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吟~。

挠,用手指甲轻刮:~痒。~头。隔靴~痒。 古同“骚”,扰乱。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奴刀切,音峱。 《玉篇》獸也。 《廣韻》猴也。 《詩·小雅》毋敎猱升木。 《傳》猱,猨屬。 《箋》猱之性善登木。 《疏》猱則猿之輩屬,非猨也。陸璣云: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爲玃,長臂者爲猿,猿之白腰者爲獑胡,獑胡猨駿捷於獼猴,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 《埤雅》狨,一名猱。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 《爾雅·釋獸》猱猨善援。 《疏》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  又《爾雅·釋獸》蒙頌,猱狀。 《疏》蒙頌,一名蒙貴。狀似猨,故曰猱狀。 《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或作夒,通作蝚。  又《廣韻》《集韻》𠀤女救切,音糅。義𠀤同。  又《集韻》乃豆切,音耨。義同。 《詩·小雅》猱升木。沈重讀。

『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曹切,音騷。 《說文》刮也。 《增韻》手爬也。 《詩·邶風》搔首踟躕。 《禮·內則》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註》抑按搔摩也。 《前漢·枚乗傳》十圍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絕。 《註》搔,謂抓也。  又與騷通。 《吳志·陸凱傳》所在搔擾,更爲煩苛。 《集韻》或作𢸪。  又側絞切,音爪。手足甲也。與蚤同。 《儀禮·士虞禮》沐浴櫛搔翦。通作爪。  又先到切,音譟。與𢮞同。攫搏也。互見前八畫增字。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痒』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 《說文》瘍也。  又《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博雅》痒,病也。 《詩·小雅》癙憂以痒。 《傳》痒,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痒。  又與瘍同。創也。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 《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𠀤音養。 《玉篇》痛痒也。 《廣韻》皮痒。 《集韻》膚欲搔也。 《抱朴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通作養。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