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邮:官名。龟的别称。
督邮:官名。龟的别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水龟》:“(释名):玄衣督邮。”
晋·崔豹《古今注·鱼龟》:“龟名玄衣督邮,鳖名河伯从事。”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① 深奥的道理; ② 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 虚伪,不真实,不可靠:~想。~虚。 黑色:~青(深黑色)。~武(① 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 ② 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察看;监管:监~。~办。~导。~察。~促。~师。~率(shuài )(亦作“督帅”)。~战。~学。 责罚:~过(督察责备)。~责。 古代将官名:都~。~邮。~护。总~。提~。~抚。
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递。~包。通~。 有关邮务的:~政。~购。~船。 特指“邮票”:~展。~坛(集邮界)。集~。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吏。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督』《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𠀤音篤。 《說文》察也。 《廣韻》率也,勸也。 《增韻》催趨也。 《正韻》董也。 又敕戒也。 《前漢·車千秋傳》宜有以敎督。 《唐晝裴度傳》請身督戰。 又《說文》目痛也。 又《爾雅·釋詁》正也。 《左傳·僖十二年》謂督不忘。 《疏》謂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 又《增韻》責也。 《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註》督,責也。 又考也。 《韓非子·揚權篇》督參鞠之。 《註》考驗盡之也。 又中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註》督旁之脩。 《疏》中央爲督,所以督率兩旁。 《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註》督,中也。謂中兩閒而立,俗所謂騎縫也。 《六書故》人身督脈當身之中,貫徹上下,故衣縫當背之中,達上下者,亦謂之督。別作裻。 又《奇經攷》督者,都也,督脈爲陽脈之都綱。 又家督,長子也。 《史記·越世家》朱公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 又大將曰督。 《後漢·郭躬傳》軍征校尉,一統於督。 又督郵,督護,都督,皆官名。 又地名。 《左傳·成十六年》我師次于督揚。 《註》卽祝柯縣,今屬濟南郡。 又《史記·燕世家》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 《註》督亢,燕地。徐廣曰:涿有督亢亭。 又姓。望出巴郡,晉有督戎。 又通作篤毒竺。 《書·微子之命》曰篤不忘。 《孔傳》篤,厚也。本又作竺。左傳謂:督不忘。林註謂:督厚不可忘也。 《前漢·張騫傳》身毒在大夏東南。 《李奇曰》一名天篤。 《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竹音。 《後漢·杜篤論都賦》摧天督。 《註》卽天竺國。按此是督與篤竺毒古𠀤通。
『邮』《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𠀤音由。 《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邮亭。 又《廣韻》鄕名。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𠀤音笛。義同。 《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𠀤音尤。 《說文》境上行書舍也。 《廣韻》郵,驛也。 《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 《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 《爾雅·釋言》郵,過也。 《註》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 《禮·郊特牲》郵表畷。 《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與尤通。 《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 《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 《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 《註》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 《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又高郵,州名。 又姓。 《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地名。在衞。 又叶于其切,音移。 《詩·小雅》不知其郵。叶上僛。 《正字通》《說文》本作𨞄。从𡍮。𡍮,遠邊也。俗省作郵、𨜚。 《集韻》作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