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玲珑剔透”。
见“玲珑剔透”。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阔半之,玲珑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太湖之绝品也。”
见“玲珑剔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阔半之。~,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太湖之绝品也。”
形容玉碰击的声音:~~作响。~~盈耳。~珑(a.金玉碰击声,如“和銮~~”;b.形容器物细致精巧,如“小巧~~”;c.形容人的灵活敏捷,如“八面~~”此词现多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琅。~玎。
〔~玲〕a.金玉碰击声;b.玉色明亮的样子。 〔~~〕a.干燥的样子;b.明朗美丽的样子。 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形花纹。
通过,穿通:~明。~镜。~视。~析。渗~。穿~。 通达:~彻。~辟。 泄露:~露。 极度:恨~了。 显露:这朵花白里~红。 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雨下~了。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𠀤音靈。 《說文》玉聲。 《揚子·太𤣥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師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也。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師古曰:晉說是。 又《集韻》力耕切,音磷。義同。
『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𠋫切,偸去聲。 《說文》跳也,過也。 又《增韻》徹也,通也。 又《廣韻》驚也。 《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 《註》皆驚貌。獡,音鑠。
『漏』《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 《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 《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 《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 《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 《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 《箋》漏,隱也。 又竅也。 《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 《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 《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 《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 《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 《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 《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 《周禮》作螻。 《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