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还、回;师:军队;振: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班:还、回;师:军队;振: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尚书?大禹漠》:“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 定时开行(xíng)的:~车。~机。~期。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 古同“斑”,杂色。 姓。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行(xíng )。~馆。~次。~居。~客。~伴。商~。差(chāi)~。~社。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 泛指军队:军~。强兵劲~。 共同:~进~退。 同“稆”。 同“膂”,脊梁骨。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𠀤音頒。 《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 《註》謂布與。 《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 《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 《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 《註》班,布也。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 《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 《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 《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 《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 《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 《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 《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 《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 《易·屯卦》乗馬班如。 《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 《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班氏。 《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 《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 《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 《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釋文》班,本亦作般。 《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 《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叶𤰞連切,音鞭。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𤦦。 《正韻》亦作頒朌。
『振』《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震。 《說文》舉救也。 《增韻》拯也。 《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 《註》濟民養德也。 《禮·月令》振乏絕。 《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 《註》振起之,令有作業。 又《說文》一曰奮也。 《廣韻》裂也,又動也。 《易·恆卦》振恆。 《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 《註》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旣擩,必振乃祭也。 《爾雅·釋言》振,訊也。 《註》當作迅。謂奮迅。 又同震。 《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史記·五帝紀》振驚朕衆。 又整也。 《禮·曲禮》振書端,書於君前。 《疏》振,拂去塵也,臣不豫愼,將文書簿領於君前,臨時乃拂整也。 又發也。 《左傳·文十六年》振廩同食。 《莊子·田子方》是必有以振我也。 又收也。 《禮·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 《註》兵入收衆專於農也。◎按書傳云:振旅言整衆。 又止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箋》戰止將歸。 又振旅伐鼓。振,猶止也。 又《爾雅·釋言》振,古也。 《詩·周頌》振古如兹。 《箋》振亦古也。 又鳥羣飛貌。 《詩·周頌》振鷺于飛。 又州名。 《寰宇記》瓊州府有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振州。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之人切,音眞。厚也。 《詩·周南》宜爾子孫振振兮。 《傳》仁厚也。 《又》振振公子。 《傳》信厚也。 又盛貌。 《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又上聲。 《集韻》《正韻》𠀤止忍切,音軫。與袗通。襌也。 《禮·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 又叶諸延切,音旃。 《𨻰琳·柳賦》救斯民之絕命,擠山岳之隕顚。匪神武之勤恪,幾踣斃之不振。
『旅』《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兩舉切,𠀤音呂。 《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 《詩·小雅》我師我旅。 《箋》五百人爲旅。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 《註》旅,五百人。 又《博雅》旅。客也。 《易·復卦》商旅不行。 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 《詩·大雅》于時廬旅。 《箋》廬舍其賓旅。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 《註》旅,客也。 又《書·禹貢》蔡蒙旅平。 《傳》祭山曰旅。 《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 《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 又《書·牧誓》亞旅。 《傳》亞,次也。旅,衆也。衆大夫其位次卿。 《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 《註》亞旅,上大夫也。 又《書·旅獒》西旅底貢厥獒。 《傳》西戎之長。 又《詩·小雅》旅力方剛。 《傳》旅,衆也。 《儀禮·士冠禮》旅占卒。 《註》旅,衆也。 又《詩·小雅》殽核惟旅。 《傳》旅,𨻰也。 又《詩·周頌》侯亞侯旅。 《傳》旅,子弟也。 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 《註》旅辟下士也。 又《周禮·地官·司徒》旅師。 《註》旅,猶處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 《疏》謂札葉爲旅者,以札衆多,故言旅。 又《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 《註》旅,序也。 又《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 《註》旅,道也。 又《禮·樂記》進旅退旅。 《註》旅,猶俱也。 又《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 《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今字作穭,音呂。古字通。 又姓。 《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又《集韻》凌如切,音臚。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