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福地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áng huán fú dì
成语注音 ㄌㄤˊ ㄏㄨㄢˊ ㄈㄨˊ ㄉ一ˋ
成语简拼 lhf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瑯瑯福地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张岱《快园记》:“如入琅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成语典故

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因共至一处,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华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华心乐之,欲赁住数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明.张岱《快园记》:“如入琅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 偏正 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因共至一处,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华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华问地名,对曰:‘~也。’”△用于仙界。→洞天福地 福地洞天。也作“瑯环福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 〔~玕〕像珠子的美石。 〔~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女子人名用字。《集韻•删韻》:“嬛,女字。”

〔便嬛〕轻盈貌。《廣韻•仙韻》:“嬛,便嬛,輕麗皃。”

同“煢”。孤独。《玉篇•女部》:“嬛,孤特也。”《集韻•清韻》:“嬛,獨也。通作煢。” 美好。《廣韻•清韻》:“嬛,好也。”《集韻•清韻》:“嬛,淑媛也。”

连接。《方言》卷一:“嬛,續也。楚曰嬛。” 轻举。《集韻•㒨韻》:“嬛,輕舉。”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 祭神的酒肉:~食。~酒。~物。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 姓。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琅』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郎。 《說文》琅玕,似珠者。 《玉篇》琅玕,石似玉。 《廣韻》琅玕,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傳》琅玕,石而似珠。 《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 《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 《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 《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 《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又姓。 《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鐶。 《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也。 《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 《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 《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 《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

『嬛』

《正字通》與𡣱同。亦通惸。

『福』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六切,膚入聲。祐也,休也,善也,祥也。 《禮·祭統》福者,備也。 《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 《書·洪範》嚮用五福。  又《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又祭祀胙肉曰福。 《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穀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  又福猶同也。 《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 《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又州名。秦閩中郡,𨻰立閩州,唐改福州。  又姓。元忠臣福壽。  又《集韻》《韻會》𠀤敷救切,音副。藏也。 《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 《註》徐廣讀。  又叶筆力切,音偪。 《詩·大雅》自求多福。 《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俱叶上德字。 《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說文从示畐聲。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韻會職韻逼字註云,通作福。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地』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