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别弄


   见“琵琶别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í pá bié nòng
成语注音 ㄆ一ˊ ㄆㄚˊ ㄅ一ㄝˊ ㄋㄨㄥˋ
成语简拼 ppb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琵琶別弄
成语英文 carrying one's pipa to another boa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琵琶别抱”。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命短的,做了离魂倩女;命苦的,做了琵琶别弄。”


成语典故

同“琵琶别抱”。清 李渔《奈何天.计左》:“命短的,做了离魂倩女;命苦的,做了琵琶别弄。” 见“琵琶别抱”。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命短的,做了离魂倩女;命苦的,做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琶〕弦乐器(“琶”读轻声)。

〔琵~〕见“琵”。

分离:~离。~情。~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告~。久~重逢。分门~类。 差别:霄壤之~。 分类:类~。性~。职~。级~。派~。 另外的:~人。~号。~字。~墅。~论。~开生面。 卡住,插住,绷住:~针。~花。 不要,不准:~动。

玩耍,把玩:摆~。玩~。~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潮儿。戏~。~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 做,干:~假成真。~明白。 设法取得:~点钱花。 搅扰:这事~得人心惶惶。 耍,炫耀:搔首~姿。 不正当地使用:~权。~手段。捉~。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琴。梅花三~。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

方言,小巷,胡同:~堂。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琵』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 《說文》琵琶,樂器。馬上弦索。从珡,比,意兼聲。 《廣韻》推手爲琵,引手爲琶,取其鼓時,以爲之名。 《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或从手。 《風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絃象四時。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𤣥琵琶序云: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 《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又魚名。 《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 《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  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皆入聲也。

『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巴切,音爬。琵琶。註詳上。  又《韻補》叶蒲波切,音婆。 《白居易·小庭有月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挾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貢切,籠去聲。 《爾雅·釋言》玩也。 《疏》謂玩好也。 《詩·小雅》載弄之璋。 《前漢·趙堯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又戲也。 《左傳·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 《註》弄,戲也。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師古曰:弄田,謂宴游之田。  又《韻會》侮也。 《前漢·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爲屈。  又樂曲曰弄。 《晉書·桓伊傳》王徽之泊舟靑溪側,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 《南史·隱逸傳》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傳焉。 《嵆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又《字彙》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