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玉集糅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ǎ yù jí róu
成语注音 ㄨㄚˇ ㄩˋ ㄐ一ˊ ㄖㄡˊ
成语简拼 wyjr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对作》:“今吾不得已也!虚妄显於真,实诚乱於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失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


成语典故

主谓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语出汉·王充《论衡·对作》:“今吾不得已也! 虚妄显于真,实诚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例]你将各种书籍都给小孩看,~,会适得其反。△贬义。多用于描写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形。→鱼目混珠 ?明辨是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wǎ)了。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姓。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于灌木”。 聚合,会合:聚~。~合。~会。~体。~团。~训。~散。~资。~中。~大成。~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子。文~。诗~。选~。全~。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第五~。 定期交易的市场:~市。赶~。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部。经史子~。 成就,成功:大业未~。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交~。 古同“辑”,和睦。 姓。

掺杂;混合:杂~。~和。~莒。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瓦』

《唐韻》《集韻》《正韻》𠀤五寡切,音邷。 《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 《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 《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 《註》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 《註》瓦,楯脊。  又瓦合。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 《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 《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 《註》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𠀤音迓。 《廣韻》泥瓦屋。 《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五委切,音頠。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 《註》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叶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玉』

《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集』

《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集韻》《類篇》籍入切,𠀤音箿。 《說文》本作雧。羣鳥在木上也。 《詩·周南》集于灌木。  又《廣韻》就也,成也。 《書·武成》大統未集。 《傳》大業未就。 《詩·小雅》我行旣集。 《箋》集,猶成也。  又《韻會》雜也。 《孟子》是集義所生者。 《註》集,雜也。  又《廣韻》衆也。  又《廣韻》安也。 《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集百姓。  又《玉篇》合也。 《廣韻》聚也,會也,同也。 《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集響應。 《前漢·鼂錯傳》動靜不集。 《註》師古曰:集,齊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鱗集仰流。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 《註》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又《前漢·藝文志》劉歆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 《註》師古曰:輯與集同。謂諸書之總要。 《韻會》文集,文所聚也。唐有子史經集四庫。  又州名。 《廣韻》漢宕渠縣,梁恭帝爲集州。  又《廣韻》姓也。漢有集壹。  又《韻補》叶疾救切,音就。 《詩·小雅》我龜旣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猶,于救切。  又叶昨合切,音雜。 《詩·大雅》天監在下,有命旣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救切,音猱。 《博雅》猱,雜也。或作粈。 《儀禮·鄕射禮》白羽與赤羽猱。 《戰國策》下宮糅羅紈。 《史記·屈原傳》同糅玉石兮,一槩而相量。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忍九切,蹂上聲。義同。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