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慎而保持警惕。
敬慎而保持警惕。
《文献通考·经籍五》:“独顷公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谥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汉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谪,然后加以此谥,以是意其必有弃贤用佞之失。”
《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
敬慎而保持警惕。甄,通“震”,震动的意思。《逸周书.谥法》:“甄心动惧曰顷。”《文献通考.经籍五》:“独顷公(卫顷侯)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谥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汉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谪,然后加以此谥,以是意其必有弃贤用佞之失。” 并列 甄,通“震”,震动;惧,警惕。谨慎而警惕。《逸周书·谥法》:“~曰顷。”※甄,不读作zhēn。△褒义。多用于言行方面。
审查,鉴别:~审。~别。~选。~录(选择录用)。~品(鉴别品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姓。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使开始发生:发~。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非静止的:~画。 可变的:~产。 行为:举~。~作。 常常:~辄得咎。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𠀤音籈。 《說文》陶也。 《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 《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 《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 《左思·魏都賦》𤣥化所甄,國風所稟。 《註》甄,成也。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 《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 《註》李𣆀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廣韻》察也。 《抱朴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又《廣韻》一曰免也。 又《增韻》表也。 《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 《註》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韻》明也。 《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 《註》甄明也。 《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又《集韻》亦姓。 《𨻰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 《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 《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 《釋文》甄,音堅。 《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又陣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兩甄,猶兩翼也。 《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 《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 又甄甄,鳥飛貌。 《楚辭·九思》鹿蹊兮𨇰𨇰,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䳺兮甄甄。 又諡法。 《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𠀤音眞。義同。 《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 《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叶,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 《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文選張華女史箴云: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謂之甄。 《釋文》甄,只賔反。 又《博雅》甄,甎也。 《釋文》音眞。 又《集韻》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又《廣韻》苦掾切,音券。視也。 又《集韻》規掾切,音絹。同鄄。衞地。今齊隂鄄城或作甄。 《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 《杜預曰》甄,衞地。今東郡甄城也。 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 《註》正義曰:甄,音絹。卽濮州甄城縣北。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 《集韻》鐘病聲。 《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 《註》甄讀爲甄燿之甄。甄,猶掉也。 《釋文》音震。 又《字彙》古奚切,音稽。 《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經甄明之甄。亦音稽。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